来自科特迪瓦的留学生咖飞,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国际商务专业,2022年毕业后在广西南宁注册了一家国际贸易服务公司。咖飞用普通话告诉记者,留学3年,他不仅学会了中文,还学到了真正的技术。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为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平台,探讨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新路径、新方式,彰显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功能和特色,提升东中西部高职院校协同服务“一带一路”能力,第二届“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西部发展论坛日前在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
职业教育交流是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负责人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合作发展大会上介绍,中国坚持共建共享资源,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举办了6届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促成国内外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在联展上签约项目81个。共同应对产业变革带来的全新挑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理念,重塑职业教育新形态,已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共识和行动。
近日,中国—东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发展论坛在贵州省贵安新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走出去”境外办学模式,分享职业教育经验和对外交流合作成果。有专家表示,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攻方向。
中国古代工匠鲁班因发明各种工具而闻名遐迩,成为中国手工业技艺和发明创造的典范。鲁班工坊借喻于此,致力于培养具有精湛高超的技术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的全球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