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实践中,通过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厚植学生家国情怀,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天津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守正创新,结合职业教育的规律特点,探索形成思政育人新格局。
近年来,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秉持“三融合六精准”理念,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索具有工科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针对“如何提升课程的实效性”开展“三个课堂”协同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盘锦市因石油而兴、因湿地而美,有着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的新路径。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创意点亮人生”的校训,坚持“传播正能量”的学院精神,将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深化思政育人引领力,努力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助力学生全面成长、高质量成才。学校荣获“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集体”。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打造边疆民族地区高水平思政课教学团队为目标,结合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在规划人才引育、提升人才能力、优化人才环境方面打出一套强师“组合拳”,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使其成为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的关键力量。2024年,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广西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为这一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不仅是教育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也是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融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在服务“三全育人”体系构建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学校和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着机械化问题。
学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引领力、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实践“协同创新、联动发展”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育人新格局,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体系,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水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课程、关键课程,其本质是讲道理,只有选对方式、用对方法,才能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涉及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统筹推进、全面兼顾的方法论原则,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南通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践行铸魂育人使命,通过以“大思政课”为引领,创新学习型、服务型、质量型、研究型、交互型“五型马院”的示范建设,着力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矢志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教育部专项工作部署的需要,是新时代人才培养根本使命的需要,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守正创新的需要,也是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谋划思政课内涵提升,创新性地构建了“一维两翼三支撑”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旨在全面推动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党建引领+课程思政”新路径,形成“大思政课”建设协同效应。学校坚持“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落实在院(部),成效在学生”的总体建设思路,逐步探索“一中心三课堂四结合”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学校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贯通实现“三全育人”,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相结合、教师发展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相结合、学校资源和社会资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了“四力共育、双轮联动、十域融通”育人举措,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探索工匠型人才培养路径。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学院直面之前学院侧重于培养学生经济、市场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美感和设计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其缺乏创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开启了审美经济下商科人才技能与素养的提升路径探索之旅,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创造能力,使得学生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和客户体验等实际商业活动中有出色表现,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2024年4月,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苏信”),全国高职院校首颗自主研发的32位MCU处理芯片——“苏信一号”流片成功。这一成果标志着学校自主芯片设计研发能力迈上新台阶。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就生产出了我国首块NMOS64KDRAM集成电路芯片,并为我国首颗人造卫星提供压力传感器,让“东方红”唱响天宇。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文化艺术类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美育元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以“紧密对接文化产业用人需求”为目标,探索并实践了多维美育评价赋能的文化艺术人才“课训赛展创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