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大思政课”育人理念,有效提升思政课与专业的联动性、与实践的融合性以及与各育人要素的协同性,是新时代思政教育提升引领力、增强渗透力的有效路径。为此,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聚焦涉农高校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重要使命,通过课堂与田野、理论与实践“双向融合”,以独具“农”字特色的“田野思政”育人模式,厚植青年学子强农兴农情怀。
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进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同向同行,聚焦“点线面”,构建起“三维联动、多元协同”的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近日,甘肃出台《甘肃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实施方案》,将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禀赋优势,扎实推进甘肃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试点,促进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
近年来,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秉承“钢铁火”的精神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积极构建“双模块融通、三协同贯通、四维推进保障”的课程思政新模式,深度挖掘行业企业育人思政资源,拓展课程思政内涵和外延,实现了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切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断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助力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系统论证、广泛调研,找准改革点位并靶向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突出实践导向并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近三式、六位一体”“大思政课”育人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弘扬办学传统,大力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以教改项目“一体两翼五融合六载体:职业院校时代新人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依托,构建了“一核两翼三融入”思政工作体系,全面提升了思政工作的凝聚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影响力。
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输出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任务,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思政教育引领方向、提质增效。在善用“大思政课”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的新形势下,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充分发挥石油行业院校的产业特质、行业特色、教育特性,充分挖掘“石油精神”丰富内涵,将强国有我、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融入“大思政课”中,探索出“扎根课堂办思政、融通石油要素强特色”的思政育人模式,为办好一流职业本科、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文化底蕴,以及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上好“大思政课”提供鲜活样本。
教育数字化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赛道,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动能。数字化赋能高职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系统思维,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牵引,以数字素养和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教育元素为赋能点,通过健全一体化数字平台体系、优化数字平台资源、创新数字平台使用方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如何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适应当下青年的话语表达和接受习惯,是我们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探索。”无锡职大党委副书记杨雪琴说。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构建“礼堂—现场—场馆”育人场域、开发“体验式”教学活动、打造“多元化”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了思政课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革,要以思政引领力为突破口,破解“重技能、轻素养”的实践困境,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中,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立德树人新路径。近年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紧抓历史机遇,以服务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创新构建了全国首个工业人形机器人产教融合新范式,依托202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和PBL教学法的实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以‘智能系统应用开发实训’课程为例”和202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项目“越疆机器人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作为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黑龙江省较早开展幼儿教育的师范院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人本、法治、求是”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深入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变革。学校在强化学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文化修养,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
驻足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鸿源校史馆,一份1959年的手稿格外醒目。这份手稿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林一山,手稿内容是他向上级部门报送长江工程大学的创校意见。正是这份手稿,催生了一所为长江开发与治理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这便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自此,学校始终与国家水利事业同频共振,历经三次艰苦创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成长。
强化中高本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协作,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际,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思政教育的壁垒,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对于推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回应。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依托地方优质资源,重构课堂、校园、场馆等多元场域,打造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模式,实现“理论+实践”“历史+现实”“校内+校外”三维融合的沉浸式育人生态,以场景鲜活、多维互动、情感共鸣推动思政课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跃迁。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羲皇故里、龙城天水。自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现为国家级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