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构建“礼堂—现场—场馆”育人场域、开发“体验式”教学活动、打造“多元化”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了思政课与工匠精神融合的实践路径。
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面对产业升级与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革,要以思政引领力为突破口,破解“重技能、轻素养”的实践困境,在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深度融合中,探索具有职教特色的立德树人新路径。近年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机器人学院紧抓历史机遇,以服务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创新构建了全国首个工业人形机器人产教融合新范式,依托202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OBE教育理念和PBL教学法的实训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以‘智能系统应用开发实训’课程为例”和202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项目“越疆机器人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作为一所公办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色,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哈尔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黑龙江省较早开展幼儿教育的师范院校,建校7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人本、法治、求是”的办学理念,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深入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变革。学校在强化学生教育教学综合能力的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文化修养,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幼教人才。
驻足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鸿源校史馆,一份1959年的手稿格外醒目。这份手稿的作者是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林一山,手稿内容是他向上级部门报送长江工程大学的创校意见。正是这份手稿,催生了一所为长江开发与治理培养专门人才的大学——这便是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自此,学校始终与国家水利事业同频共振,历经三次艰苦创业,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成长。
强化中高本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协作,是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实际,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通中职、高职、职业本科思政教育的壁垒,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思政教育的连贯性和实效性,对于推动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育人水平,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回应。
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近年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立足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依托地方优质资源,重构课堂、校园、场馆等多元场域,打造沉浸式“行走的思政课堂”实践模式,实现“理论+实践”“历史+现实”“校内+校外”三维融合的沉浸式育人生态,以场景鲜活、多维互动、情感共鸣推动思政课从“知识传授”向“价值引领”跃迁。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美丽的羲皇故里、龙城天水。自建校以来,学校办学成果显著,现为国家级别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将思政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底蕴深厚,先后获批教育部门西藏、青海幼儿教师培养基地,“幼乐美杯”全国职业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保教技能竞赛赛点,“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幼儿教育技能赛项赛点,湖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试点。
德州工程职业学院坚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种精神进校园作为劳动教育和“大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政校企协同,“一二课”融合,着力构建“思政教育铸魂、劳动教育固本、技能提升强基”的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将“三种精神”纳入了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阶段性成效。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作为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培育单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构建以“三全育人”理念为引领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充分发挥“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引作用,打造“全员育人共同体”“全过程育人长链条”“全方位育人综合体”,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针对性,在守正创新中助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我们党引导动员人民群众贡献智慧力量、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奋斗目标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在江西省教育部门、工信部门指导下,会同相关高水平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及科研机构牵头成立江西省数字化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宜春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江西九岭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春华锂业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紧密合作,联合发起成立宜春丰城高新区新能源锂电产教联合体,围绕学生实习就业、订单式培养、校企联合等议题深化合作,以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创新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明确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的价值,积极推动中国的各类优秀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等有效推进思想政治工作。
近年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以周恩来同志(字翔宇)的崇高精神风范为引领,创新打造“翔宇课堂”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学校本着开放型育人思路,开门办思政课的工作理念,广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大师资+大平台+大课堂”育人体系,拓展思政教育空间,有效增强育人实效。
为充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德业并举、铸魂立心”的方针,通过“党建+移动思政+实践教学”“党史进课堂”等品牌活动,以思想塑造为主导,以物质支持为基础,以学业帮助为支撑,以心理辅导为助力,借助互联网技术,倾力培育优秀学子,传授其知识,树立其理想,助力其成才。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出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产教融合共同体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三主导、四结合、五环节”思政育人模式,同时建构了多元化、过程化、开放性和增值性的校企协同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