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尤其是青年技能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职业成长通道更加畅通。如今,全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202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孙景南谈到自己对大国工匠的理解时说:“‘匠’字就是在专业领域中对自己‘斤斤计较’一点,历经磨砺方能实现突破。”
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航空职教研究院院长张玉清正和职校师生交流研讨。
随着我国制造业高速发展,职业教育驶入发展快车道。“不过,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背后,与产业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持续多年关注职业教育的全国政协委员阮诗玮表示。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在服务西部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优化升级、弱势群体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王雁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学校过度追求金牌效应,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技能培养,违背普惠性教育原则。
在职业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本科大学占高职院校比例普遍在20%以上。我国现有高职院校约1500所,但职业本科大学数量仅占4%,差距明显。
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答题”,这也是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马玉霞调研的重点。
唐利军表示,作为一名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他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5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韩其芳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等方式,尝试打造职业教育的“985”“211”和“双一流”,并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让产业工人竞争力真正“强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从教30年来,我始终关注如何通过农业职业教育的提质增效,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新农人”。
王杜娟指出,当前职业教育存在产教融合“合而不深”、社会认可“热而不高”、培养体系“通而不畅”等问题。
她是一名执着的政协委员,履职八年来紧盯职业教育发展,深入工厂企业调研……近日,记者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听她讲述八年来建言职业教育的故事。
“如何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让学生顺利成长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毕业后尽快胜任工作,这需各方共同努力。”作为一名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姜妍委员格外关注技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