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广东特色课程思政群 发挥聚合效应
文章来源: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黄雪梅、丁霞
时间:2023-04-26 09:37:27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黄雪梅、丁霞
2023-04-26

摘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需要凝聚最广泛中国力量。新时代赋予了课程思政发挥聚合效应的重要使命。课程思政建设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基本遵循,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广东地方特色相结合,将宝贵的岭南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到新时代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中,以构建思政为引领的“1+n”模式的特色课程思政群为路径,发挥课程思政群的聚合效应,从而丰富课程思政的建设使命、内容和方法,为各地课程思政特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聚合效应;课程思政;广东特色;课程思政群

分类号:G64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都强调要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重要使命,而课程思政以其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独有的“三全”特征,必将担负这一重大使命,发挥凝聚各方面力量的聚合效应。

聚合效应,是指以共同的目标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产生“1+1>2”的效应。发挥聚合效应,是新时代发展对课程思政提出的突出要求。课程思政建设以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为基本遵循,希冀在原有课程思政建设基础上,切合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命和历史文化特点,构建融合广东特色课程思政“群”,发挥聚合效应,践行教育使命,以此为各地课程思政践行新使命提供新思路。

一、课程思政发挥聚合效应的重大意义: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使然

课程思政发挥聚合效应,是中国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并着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新使命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时代赋予了广东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地位和使命,践行好使命,服务好全国发展大局,需要凝聚粤港澳三地乃至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这是新时代赋予课程思政的重要使命。

第一,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使命使然。

习近平总书记以敏锐的洞察力作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这一判断说明当今世界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使得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大国间的战略博弈加剧。这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外部环境看,处在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国家提出以“一带一路”为建设重点,坚持全国一盘棋,加强协作,凝聚力量,迎接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这一新形势下被赋予重要的战略使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要求粤港澳不仅要加强合作,还要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推动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势很重要的体现在党的集中领导、统一安排和互相协作,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当前面临着三地民心隔阂的现实问题,这种隔阂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了重重阻力。如何消弭隔阂,以实现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重要的时代之问。

第二,赋予粤港澳大湾区引领改革开放使命使然。

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的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6年再赴广东考察调研,发出了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宣言。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东提出希望,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到“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再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广东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要一脉相承、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要一以贯之、先行先试的政治勇气要一如既往。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进入战略实施期,要求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国家赋予湾区建设的重大使命。粤港澳三地在改革开放中有着各自明显的优势,如何将三地力量聚合在一起,践行改革开放引领作用这一战略使命,现实中存在较严峻的压力。由于三地之间现存的较为严重的意识隔阂和制度差异,给凝聚共识、铸就强大的改革开放引领合力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第三,赋予广东侨乡凝聚最广泛发展力量使命使然。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就非常重视建设力量的凝聚,他曾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继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智慧,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包括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广泛发展力量的凝聚。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国有5000多万海外侨胞,这是我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改革开放有海外侨胞的一份功劳。”广东是中国最大的侨乡,拥有3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这是广东特殊的发展优势。广大的华人华侨怀着赤子之心,为祖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众所周知,越是到目标即将要实现的时候往往也是困难、阻力最大的时候。因此,广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必须着力凝聚力量,发挥聚合效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要求:“要积极引导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更好发挥华侨华人、归侨侨眷以及港澳居民的纽带作用……”。

以上分析可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国家赋予了广东、粤港澳大湾区以重要的战略使命,但现实的共同阻力就是三地的隔阂问题。课程思政要践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的使命,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解决问题的钥匙,思考如何凝聚民心,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课程思政发挥聚合效应的精神之匙:岭南侨乡文化

岭南由于其天然独特的地域特点,在其发展历程中,得以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当地土著文化、海外文化、华侨文化和港澳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进而逐渐形成具有鲜明中西合璧特征的一种文化类型。尤其到了近代,随着岭南人的大量出洋,多种文化思潮相互交织,岭南侨乡文化更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并且逐渐得到粤港澳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认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的实践背景下,针对凝聚发展合力的时代之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依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转化提升质量”精神,进一步挖掘岭南侨乡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以文化人,凝聚粤港澳三地乃至海内外中华儿女力量。

第一,岭南侨乡文化强烈的“根”意识回答了“我们是谁”。

文化是历史的馈赠。岭南侨乡文化深植于岭南地区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深耕于其乡土之间,是连接粤港澳三地乃至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昭显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粤港澳三地具有地域相连、文化相通的特点。在历史上粤港澳三地同属广东省,即使在近代以后出现了分离,但三地仍保持了持续而广泛的联系。粤港澳三地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可以用“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共创未来”来概括,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粤港澳三地命运更紧密相连。文化即交际,语言承载文化。根据相关方言专家研究,早期香港的方言多样,但随着珠三角粤方言的广府人占大部分,且以商界和文化界的人士居多,因此以广州话为标准的粤语很快成为香港的通用语言,澳洲、美洲等地华人华侨也以粤语为主,共同的语言成为实现跨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第二,岭南侨乡文化家国情怀的“魂”回答了“我们为了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力量。岭南侨乡文化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当属潮汕侨批。侨批就是出国谋生的海外潮人寄回家乡赡养胞亲和禀报平安的民间寄汇。侨批体现了海外侨胞报效桑梓和倾力支持祖国事业的家国情怀。据《潮州志》记载:“都市大企业及公益交通事业各建设多由华侨投资而成,内地乡村所有新祠厦屋更有十之八九系侨资盖建。”在抗战期间,遍布世界各地的侨胞节衣缩食,以年捐、月捐、节日特别捐、结婚祝寿喜筵节约捐等形式捐款救国。据统计,海外侨胞每月捐赠约达2000万元国币,相当于国内每月军费的三分之一。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澳门的成功总结了五大“亮点”,其中第一大亮点就是爱国爱澳成为全社会的核心价值,他指出:“澳门各类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声有色,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在青少年心田中深深扎根。”、“有爱国之因,才有繁荣之果”。

第三,岭南侨乡文化的“坚守、理解、对话和变通”特点回答了“我们还可以这样”。

“我们还可以这样”透出强烈的文化自信。纵观岭南文化发展史,最早是实现了中原汉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的融合,本土文化逐渐转向汉文化认同,形成岭南文化中坚守中原文化本根性的特点;随后在与海外文化和港澳文化元素融合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始终坚守自身文化的底色。岭南侨乡文化的形成就是在不同文化群体相互交往的漫长历史过程中融合而成的,这一过程充斥着冲突、交融和成长。这种历练造就了岭南侨乡文化突出的坚守底色、善解人意、擅于对话、长于变通的特点。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跨制度的区域,存在着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等在政治制度、法律体系、行政体系等方面的差异,文化也存在差异。岭南侨乡文化突出的特点有利于跨越文化的障碍,形成共识,提供凝聚力。例如,“一国两制”的制度设计就体现了“我们还可以这样”的自信,充分展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澳门的成功实践时提到一大亮点“包容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这正是岭南侨乡文化“坚守、理解、对话和变通”特点在政治思想上跨越差异求共识的现实范例。

三、课程思政发挥聚合效应的路径: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

建“群”起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即打造高水平专业群。广东省教育厅据此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下,借鉴专业群理念,明确课程思政以发挥聚合效应为建设方向,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在课程思政原有各专业课程挖掘思政元素的基础上,构建以“1+n”(“1”指思政课程,“n”指跨学系专业课程思政)为模式的、项目为导向(如岭南老字号文化项目、潮汕侨批文化项目等)、思政为引领的特色课程思政群。

第一,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的目标路径:价值引领、能力本位。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和“3.18”讲话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充分发挥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阵地的功能,来确定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的目标设定路径。①“价值引领”体现思政铸魂功能。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之才。要求思政课程发挥引领作用,强化思政铸魂育人功能。②“能力本位”体现高等教育提质要求。新时代新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已进入战略实施阶段,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现实需要,培养能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所需高素质产业生力军,打造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

第二,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的逻辑路径:对接专业、文化为匙。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广东省提出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要求。广东高校正着力将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以打造专业群,集聚发展力量。课程思政建设将以此为契机,结合广东产业发展趋势和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岭南侨乡文化为精神之匙,探索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推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共融共进。①对接专业,可以提升育人实效性。构建课程思政群对专业课育人和思政育人都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对专业课而言,既可以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政治站位,提升专业课教学的战略意义,还可依托“群”的理念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对思政课而言,为思政教学收集丰富的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学习案例和素材,可以解决长期以来思政教学存在的理论性强、枯燥乏味问题,在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库同时,增强思政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思政育人实效性。②文化为匙,可以发挥文化的教化和聚合效应。岭南侨乡文化是凝聚粤港澳三地乃至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有着丰富的资源,如侨批文化、老字号文化、建筑文化等,具有影响时代发展的重要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在大力培养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高素质产业生力军的过程中,将岭南侨乡文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融相通,在实现凝聚民心、以文化人时代任务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的实施路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也即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的特点为探索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提供了可能性、可行性和实操性。①项目化教学的系统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为实现专业融通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找准思政课与各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契合点,以思政教学内容为主线,契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顺应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改革趋势,融会贯通,实现思政课程与各专业课程思政相融通,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②项目化教学的“学生主体”特点,为实现协同育人目标提供了可行性。项目化教学契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当前面对的大学生已经是Z世代人(即95后,1995-2005年生),来自MEC/Wavemaker《中国“Z世代”研究报告》显示,Z世代人是真正的互联网时代生人,对热爱的事会钻研到极致,不盲从,主动性强。因此,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项目,分任务驱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探究,自主收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解决问题,协作完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工作项目。③项目化教学的实践性特点,为构建特色课程思政群提供了实操性。实操性不仅表现为项目过程的可操作,还表现为项目结果的可测。项目化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仅能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目标,实现课程思政的素质内化、知行合一的育人目标,而且“项目”本身是为创造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工作,其结果可测,能有效改善目前课程思政效果评估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构建融合广东特色的课程思政群,发挥聚合效应,可以为广东践行发展使命铸魂助力,拓宽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途径;可以汲取岭南侨乡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解决岭南侨乡文化传承什么、怎么传承、由谁传承的问题;还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新视角,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相统一”要求,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如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派文化和以上海为核心的海派文化等,都可以成为特色课程思政建设的融入点。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21(02))

注:本文为2018年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背景下高职思政育人实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11690)结题论文。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EB/OL].2019-9-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9/20/c_1125020851.htm.

[2]中共中央 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EB/OL].2019-02-18.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9_02_18_490557.shtml.

[3]中新网.习近平在暨南大学考察时的讲话[EB/OL].2018-10-24.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10-26/8661059.shtml.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5-36页.

[5]王炜中.侨批缘〔M〕.2017年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42、194页.

[6]新华网.习近平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EB/OL].2019-12-2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2/20/c_1125371345.htm.

[7]沙军.“课程思政”的版本升级与系统化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8(10).

[8]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4).

[9]付绯凤.论侨乡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实现途径〔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黄雪梅、丁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