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走的国情课 架起中外友谊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学基地”在施复亮施光南故居正式挂牌
文章来源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时间 : 2025年11月25日 15:51:54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2025-11-25 15:51:54

11月23日,一场旨在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创新国际传播实践的活动在金华施复亮施光南故居举行。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施复亮施光南故居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揭牌成立“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学基地”。金东区源东乡东叶村党支部副书记施跃钧、马中化教学部负责人包佳佳、马院教师代表及来自多国的留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立足地方、面向世界的育人平台启航。此举是深刻领悟“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生动实践,旨在通过沉浸式教育,为国际学生构建理解“当代中国何以成功”的认知桥梁,培养致力于中外友好事业、能够传承友谊薪火的青年使者。

立足爱国主义基地 打造生动国情课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高质量发展,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全局、前瞻谋划,依托地方厚重文化资源,成功共建“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学基地”。施复亮施光南故居,这座承载着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荣光、由民建中央授予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其独特的红色基因与艺术灵魂相融合的深厚底蕴,为国际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读懂中国的生动窗口,成为一堂融历史与艺术、家国与情怀于一体的国情教育实践金课。

揭牌仪式携手共建 留学生代表畅谈期待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基地”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在施复亮施光南故居的挂牌,不仅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更是校地合作深耕国情教育沃土的庄重承诺。仪式上,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在华学习的真切体验,他动情地说:“在中国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快速的发展活力,期待通过这个实践基地,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当下。” 这番真挚的发言,道出了广大国际学生的共同心声,也彰显了活动促进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留学生代表的发言情真意切,他们分享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份期待,都如同在现场播下的种子,预示着未来将有更多通晓中国故事的国际友好使者从这里走向世界。

行走课堂感悟历史 经典旋律共鸣时代

这堂“行走的国情教育课”让师生们通过实物与史料,深切感受到了施复亮、施光南父子两代人的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在纪念馆的音乐空间内,当《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激昂旋律响起,国际学生们深受感染,他们面带微笑,用歌声加入了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洪亮的合唱在音乐空间里回荡,仿佛让施光南先生笔下那个充满生机的中国景象在眼前重现。这不再只是对一首经典作品的传唱,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它象征着新时代的国际青年,正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并接续着这片土地上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生动诠释了“读懂当代中国”的深刻内涵。

校地共建实践基地 开启国情教育新篇章

活动最后,全体参与人员在施复亮施光南故居标志性区域合影留念,定格下这场意义非凡的国情教育与文化交流瞬间。此次活动以挂牌共建为契机,创新了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的形式与载体,不仅让国际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感知中国的历史底蕴、发展成就与文化魅力,更搭建了中外学生交流互鉴的桥梁,为培养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国际友好使者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依托该实践基地,持续开展多样化的国情教育活动,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深度交流,让国际学生在行走中读懂中国,在共鸣中传递友谊。

作者:秦婉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