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丝路瑰宝映初心 文化传承育新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中华文化大讲堂暨主题党日活动
文章来源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11月21日 14:47:20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25-11-21 14:47:20

“丝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丝绸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千百年来以其柔韧之美与精巧工艺绵延不绝,不仅浸润着江南风雅,也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将中国智慧与东方美学传播至世界。杭州作为享誉中外的“丝绸之府”,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时代创新。近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依托“星火铸魂”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启幕中华文化大讲堂第一期,并同步举办“丝路瑰宝映初心 文化传承育新人”主题党日活动。师生穿越古今对话文明,在文化浸润中感悟思想伟力、厚植文化自信。

活动主持人“星火铸魂”师生理论宣讲团学生宣讲员杜茹佳

匠心织韵传薪火:青春视角讲活丝绸传承与创新

活动伊始,两位学生宣讲员以青春话语讲述丝绸文化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为传统文化注入年轻表达。

大一学生陈轩从古代“杭罗”“官绢”的精工技艺切入,再论及当代丝绸生产的数字化革新。她指出,杭州亚运会中宋韵美学的惊艳呈现,是丝绸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鲜活例证,让东方美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星火铸魂”师生理论宣讲团学生宣讲员陈轩

大二学生艾伶俐从全球视野审视丝绸千年蜕变,以丝路时代的文明互鉴、实业时代的家国担当、数字时代的技术突破串联丝绸的开放性与生命力,呼吁青年接过创新接力棒,让千年丝韵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华章。

“星火铸魂”师生理论宣讲团学生宣讲员艾伶俐

丝路连心通万里:青年教师点亮文明互鉴之光

青年党员教师张扬以《情牵万里,织就繁华》为题,将丝绸置于世界文明交流的宽广背景之中。她指出,丝绸不仅是商品,更是跨越山海的文化符号,既见证古代丝绸之路的繁盛,也见证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是传统智慧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重要象征。

“星火铸魂”师生理论宣讲团青年教师宣讲员张扬

探源溯流见真知:权威专家解码丝绸考古与文化内核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徐铮博士以《寻丝探源——中国丝绸的起源、传播与交流》为题进行学术分享。她以丝路沿线出土文物为线索,系统梳理丝绸的起源、工艺演进与传播路径,揭示丝绸在东西文明交流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丝绸工艺“守本源、促融合、求创新”的发展逻辑,是“第二个结合”理念在文化领域的生动体现。

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馆员徐铮博士

活动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宏教授向徐铮博士颁发“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研学导师聘书,推动理论课堂与研学实践深度融合,为“大思政课”建设注入专业力量。

张国宏教授向徐铮博士颁发聘书

青春表达强根基:代际传递让理论扎根心底

此次活动采用“学生+青年党员教师+行业专家”的“1+1+N”的三维宣讲梯队,以青春表达、专业阐释与学术洞见共同搭建起一堂贯通代际、跨越学科的“大思政课”。学生讲文化传承,教师析文明互鉴,专家谈学术根脉,三者相互呼应,让传统文化的厚度、文明交流的深度与时代信念的温度在师生之间自然流动、接力生长。

沉浸体验促奋进:场景化培育坚定文化自信

“这是一堂厚重又鲜活的大思政课,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活力,也更加明晰青年的文化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星火铸魂”师生理论宣讲团学生宣讲员郑宣亦在活动后深有感触。

近年来,浙江商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深耕“星火铸魂”党建品牌,以中华文化大讲堂为核心平台,打造“文化讲堂”“浙里文化研学”等项目,构建集主题宣讲、文化体验、红色教育、文明互鉴于一体的育人矩阵,累计开展活动十余场、覆盖师生上千人次,让文化自信在沉浸式体验中立体呈现。

以文化为桥 以真理为炬:擦亮“大思政课”育人底色

活动尾声,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钮倩表示,学院将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初心,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成果,以文化浸润增强青年自信,以真理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书记钮倩总结发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承载着民族成长发展的基因和印记,是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是贯彻党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神的具体实践,也是高校“大思政课”中“青年讲给青年、青年影响青年”理念的创新探索。未来,马院“星火铸魂”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将继续引导青年触摸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知行合一中涵养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钮倩、徐幸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