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下午,8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高工委主任王玉明院士飞抵杭州后,即刻奔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出席第三届“华枝春满”艺术教育成果展。观展间隙,应邀题写展名“华枝春满”时,院士以隶书创作,三易其稿的执着身影,尽显治学匠心。

首遍落笔后,王院士觉“华”字隶书规范有欠,当即在工作人员协助下查阅书法字典校准;第二遍已成佳作,围观师生纷纷称赞,他却仍对“春”字细节不满,坚持重写;第三遍凝神聚力、笔酣墨饱,终成满意之作,赢得全场热烈掌声。

互动环节中,学校兴华诗社的张雨欣、叶俊豪等同学手持诗稿排队请教。王院士逐一审阅,不仅用笔标注作品优缺点,更从平仄、修辞、韵味、意境四大维度细致点评,随后郑重签下姓名与审阅时间。

“不顾高龄劳累,一幅题词三易其稿;对待学生诗稿,字字句句细致打磨。王院士的精益求精,既是对学校工作的认可,更是值得全体师生践行的精神标杆!”学校党委书记叶伟江说。
为感谢兴华诗社对校园诗教的践行,也为勉励学子传承匠心,他还特意将两位同学的诗作挥毫写成书法作品。

浙经院坚持以文化人,积极构建基于和谐职业人理念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倡导“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诗教为特色,兼容诗、书、画,并蓄文、史、哲的人文教育新模式”,构建“一体、两翼、三阶、四质、五德、六能、七化”的现代和谐职业人才培养体系,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特等奖(全国高职唯一)。这一次,又携手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于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杭州承办诗词教育与研究论坛,从而也有了王院士在浙经院题词改诗的动人事迹。
作者:陈红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