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锚定教育强国目标 协同推进思政育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推进会暨教学展示活动在韶关新丰举办
文章来源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11月03日 10:14:19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2025-11-03 10:14:19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相关要求,10月30日至31日,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推进会暨教学展示活动在韶关市新丰县成功举办。推进会由学校作为牵头高校联合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韶关市新丰县教育局、韶关市武江区教育局、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近100余位来自广州、韶关两地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思政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参会,旨在以共同体建设为抓手,深化区域教育合作,提升思政课育人质效,为广东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0月30日下午,参会人员先后走进新丰低空经济产业园、新丰县党史国史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活动。活动紧扣 “大思政课” 建设要求,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活实践与红色基因传承的精神滋养深度融合,参会者在观摩低空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中直观感悟国家发展活力,在重温党史国史中深刻厚植家国情怀,大家纷纷表示,此次研学打破传统课堂边界,是一堂生动鲜活、深入人心的“行走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为今后设计跨学段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思路。

图1 参会人员参观新丰低空经济产业园

10月31日上午,推进会开幕式在新丰县第三中学隆重举行。新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左文翠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活动将优质思政教育资源精准下沉至县域基层,既为新丰县搭建了跨区域、跨学段的思政教研交流平台,有力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县域落地见效,更以思政教育为纽带深化“双百行动”教育帮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文彬代表牵头高校致辞,对长期支持共同体项目建设的合作单位表示热烈感谢,并系统介绍了项目在落实“八个相统一”、构建“小学启蒙铸魂、中学明理增信、大学崇德力行”思政育人链条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与阶段成效。开幕式现场还举行了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共建单位授牌仪式,左文翠副县长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从化区教育局、新丰县教育局授牌,这一仪式标志着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从“单体推进”迈向“集群协同”新阶段,为深化区域教育协同、完善跨学段思政育人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图2 参会人员合影

图3 左文翠副县长为共同体项目合作单位授牌

授牌仪式后,来自广州市从化区、韶关市新丰县、韶关市武江区及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11位思政课教师(小学学段:马佩仪、陈慧诗、廖嘉琳,中学学段:郑姗姗、黄小坚、黄鸾娇、黎紫珊、董晨、叶红,中职:徐杰展,高职:袁诗蓓),围绕“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重大主题开展“同题异构”教学展示。教师们严格遵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精准匹配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小学课堂以生动故事讲述激发爱国情感,中学课堂以深度历史分析强化价值认同,大学课堂以系统理论思辨引导责任担当,既充分展现不同学段思政课的重点难点、目标价值与特色亮点,更实现育人目标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教学展示结束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冬妹、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任映红分别作精彩点评,专家围绕“教学目标衔接度、内容设计递进性、育人效果协同性”等核心维度,既肯定授课教师的创新实践,也针对跨学段教学衔接细节提出优化建议,为参会教师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专业指导。

图4 思政课教师围绕“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重大主题开展“同题异构”教学展示

10月31日下午,任映红教授以《贯通与融合:以“八个相统一” 引领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建设》为题作专题讲座。她从理论层面系统阐释 “八个相统一” 与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从实践层面提出具体路径,深入浅出地讲解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清晰理论指引与可操作实践方案。

图5 南方医科大学任映红教授作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通过实地研学、教学展示、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多元形式,有效整合区域思政教育资源,拓宽跨学段交流渠道,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为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作为项目牵头高校,学校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培养、教学资源一体化共享、育人成效一体化提升,全力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何彩君、甘子成、张文彬、林冬妹、陈仲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