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等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10月31日,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和武义县教育局党委党建联建活动在武义县白阳小学举行。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负责人陈德仙,武义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董航平,党委委员张智武,以及武义县教育局机关党委党员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党员教师、白阳小学20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联建活动。
党建联建活动现场
组织共促,校地合作谋发展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和武义县在“金武同城化”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下展开校地深度合作,共建实体化合作平台(武义学院)。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武义县教育局党委签署党建联建协议,重点围绕组织共促强根基、队伍共育提素养、资源共享优配置、难题共解育品牌四大核心领域开展合作。
武义县白阳小学,坐落于武义县白洋街道百花山村,是2022年创办的新学校,学校95%学生都是周边企业的员工子女,学生涵盖18个民族。“大学”和“小学”开展了党员教师结对互助行动,互相颁发聘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选派的副教授张志坚和博士陈春根担任白阳小学“思政教研组指导教师”,白阳小学孙洪芳和童霞被聘为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金声宣讲团”的宣讲员,通过合作切实推动双方教学研究和学校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15位党员代表点亮“微心愿”,向白阳小学学生赠送了50份“助学礼包”,学院党委向白阳小学集体赠送了篮球、足球、乒乓球拍等体育用品,给小朋友们带去了浓浓的关爱和殷切的鼓励。结对互助强合作,捐赠物品暖人心,这是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武义县教育局、武义县白阳小学的校地合作形式更丰富、成果更扎实、效能更优化的鲜明体现。
教师结对互助
点亮微心愿
师生同讲,铸魂育人谋新篇
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按照突出针对性实效性要求,精心遴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师资力量,用好不同领域、不同文化的红色资源,深入开展面向大中小学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扩大宣讲覆盖面和影响力。
按照“扎根地方文化、传递榜样力量、厚植思政情怀”的精神要求,两校师生围绕“武义红色六杰”的榜样力量,共同开展了“师生同上一堂课”: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闫百灵为小学生们讲了林登岳的光辉事迹,从“爱国情”和“科学志”两方面解密了林登岳那颗“北冰洋都冰不住的爱国心”;金职大师范学院的曹杨译驰讲解了“农业报国”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方悴农先生的光荣一生,让现场观众从“一粒稻种”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一生赤诚”;白阳小学的童霞老师带来了微党课“潜伏敌营的红色利剑——徐强的隐蔽战线传奇”,沧海横流,方显党员本色,隐蔽战线,更见信仰坚定。白阳小学学生合唱的《卢沟谣》,稚嫩的歌声带领大家穿越时光回到了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感受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
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师闫百灵宣讲
课程共建,改革创新出成果
习近平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其核心在于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与武义县教育局党委成立大中小一体化联盟,开展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双方共研的《传后陈薪火 强民主监督之力》获评2025年金华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金课”,获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金课”一等奖。共建的“薪火·民主力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团队获评2025年金华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示范团队。学院联合武义后陈等地建立校外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实践教学基地,结合各学段特点与教学内容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融合。
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成功承办金华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与武义县教育局党委共建“民主的力量”思政品牌,深度融合武义县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思政资源库,相关做法多次获学习强国、中国教育在线、潮新闻等主流媒体关注,在区域内形成广泛影响力,为思政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浙江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示范“金课”一等奖
“薪火·民主力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团队获评2025年金华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示范团队
此次党建联建活动既为校地合作筑牢坚实基础,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辟新路径,更以鲜活实践为金职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武义县教育局党委的党建工作注入了可落地的新灵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国即将进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未来,双方将以党建共同体建设为契机,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通过改革创新加强党建引领,做实校地融合,共同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为探索党建赋能校地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宝贵的“金武经验”。
作者:施俊波、徐思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