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进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更是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建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同向同行,聚焦“点线面”,构建起“三维联动、多元协同”的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一、聚焦“点”上突破,推动党建与师资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建强思政课“主力军”
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支点”,支部以党建为抓手,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思政课教学骨干,把思政课教学骨干培养为党员先锋,实现“党建强”与“师资强”的同频共振,建强党员教师“领头雁”队伍,筑牢师德师风“生命线”。
树牢“头雁引领”标杆点。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先选拔政治素质硬、教学水平高的党员教师担任党支部书记、委员,推动“党建带头人”与“思政课教学带头人”双向赋能。设立“党员教师思政教学先锋岗”,开展“党员示范课”“思政教师大比武”等活动,牵头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带动教师团队破解“理论难讲、案例不活”等教学痛点。近年来,培育江苏省社科英才1人,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激活“群雁齐飞”示范点。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员教育管理核心内容,开展“筑牢信仰之基”专题教育,组织党员教师赴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走初心路”实践研学,邀请老党员、老教师分享“思政育人”经验,引导党员教师自觉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等方式,锻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使党组织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让马克思主义学院真正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学院激活“群雁齐飞”合力,先后荣获无锡市三八红旗手(集体)、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岗、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思政课育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二、聚焦“线”上贯通,推动党建与课程体系建设紧密融合,打造思政课“主阵地”
学院党总支积极践行系统性思维,以党建为“牵引线”,串联起思政课主渠道和实践教学关键支撑,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育人链条,形成党建铸魂、课程启智、实践润心的育人成效。
贯通思政课主渠道“红线”。把党建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开发“党建+思政”专题教学模块,依托党支部“每周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思政课教师集体研讨教学大纲,将党的创新理论及时融入思政课堂,确保思政课“讲政治、有温度、接地气”。构建“‘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模式”“双元协同・四堂融合”等育人模式,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2 门课程入选“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3门课程入选无锡市思政示范课堂;2本自编辅助教材获评江苏省高等学校“十三五”重点教材。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3项;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等奖项,累计教学类竞赛奖项国家级5项、省级19项、市厅级18项,成果丰硕。
串联校内外实践教学“连线”。以党建为纽带,建立“校内党建阵地+校外红色基地”实践教学网络。校内依托“VR+思政党建实训室”“初心舫”,结合各门课程特点探索“育德·铭史·复兴·强国·腾飞”“五课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微讲解、微调查、微创新、微公益”系列实践项目。校外与革命纪念馆、先进企业党支部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学生党员参与“红色研学”“企业党建观摩”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党建力量、提升思政素养。近一年,累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百余场,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
三、聚焦“面”上覆盖,推动党建与育人生态建设全面融合,构建思政课“大格局”
学院党总支以“大思政课”建设为统领,打破空间障碍,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构建“支部联动、全员参与”的思政课育人“大生态”,实现思政课建设从“单点发力”向“系统推进”转变。
营造地方文化育人“浓氛围”。党建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打造非遗泥人文化育人点“成蹊园”,在校园主干道设置“锡商文化长廊”,展示无锡地方文化;利用无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学院联合无锡市委讲师团打造红色场馆育人系列短视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依托校园新媒体平台,开设“党建+思政”专栏,推送党员教师教学感悟、学生思政学习心得,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课内课外互补”的育人氛围。
完善协同育人保障的“大格局”。建立党建与思政课建设“资源共享”机制,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将思政课建设纳入学校党建工作要点和年度考核体系,校领导上思政课常态化机制,解决师资配备、经费保障、场地建设等实际问题。学院党总支发挥学院党建的长尾效应,积极探索将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不断优化“党建+服务”建设形式。学院党总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师生党员成立“彩虹堂”理论宣讲团,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开展“送理论下基层”活动,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语言;紧密结合课程建设需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引导师生在服务基层中深化理论认知;建立校地党建共建机制,与地方党组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教师党员带头承担地方发展课题研究,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品牌“彩虹堂”被《中国教育报》报道,现成为无锡市总工会“新时代新思想新宣讲——无锡市职工思想引领新实践”主要品牌,为30余多家企事业单位近4万人提供宣讲服务,获得师生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聚焦“点线面”,协同推进思政课队伍、思政课程及育人生态建设,深化党建引领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党建有温度、思政有深度、育人有力度”的良好效果。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优化“三维联动”机制,推动党建与思政课建设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提质,为培养更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贡献力量。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