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磐安县岭干村的文化礼堂里,暖意与香气交织弥漫,一派热闹景象。操作台上,鲜活的明虾、肥美的鲈鱼被整齐摆放,20余名民宿业主围聚在身着洁白厨师服的“导师”身旁——有人俯身认真记录操作要点,有人紧盯每一个烹饪细节,还不时伸手接过食材亲自实践。此起彼伏的交流声、滋滋作响的煎制声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生动鲜活的技能赋能图景。这里,正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厨艺学院党员师生开展“食尚康养,赋能乡村”餐饮技能培训的现场,一场以专业技能激活乡村旅游活力的实践,正在此间生动铺展。
此次餐饮技能培训精准切中岭干村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民宿餐饮缺乏特色、游客留存率低的关键痛点,通过专业技能赋能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村山清水秀,游客来了都夸环境好,可就是留不住人,不少客人说‘菜吃不出新鲜感’,这成了民宿经营的‘拦路虎’!”岭干村倪书记看着围坐学习的村民,语气里满是感慨,“现在浙旅职院的老师带着技术来,教大家做有乡土味又健康的菜,这可是帮我们解了燃眉之急!”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特色体验”,而餐饮作为游客体验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民宿的口碑与客流量。师生团队前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充分摸清岭干村本土食材特色,又结合当下游客追捧的康养饮食理念,最终选定“鲜虾饼”、“鱼圆”两道兼具乡土风味与健康属性的菜品作为培训内容,确保传授的技能既贴合当地实际,又能快速落地应用。
教师团队深入乡村一线开展培训,不仅为村民送去实用技能,更让自身教学更接地气、更贴实际,推动“百县千碗”工程注入高校力量。“以往在课堂上教学生选料、配比,总怕他们没见过‘土食材’的特性;这次到村里,看到农户自家养的鲈鱼、田里种的玉米,才知道怎么把教材里的知识和乡村实际结合起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研室主任戴国伟一边示范给明虾去线,一边和村民交流,“就像这鲜虾饼,咱们村的明虾肉质更紧实,剁泥时得比城里的虾多揉两分钟,这样煎出来才够Q弹!”以往,部分职业教育课程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而此次乡村实践让教师走出课堂、走进田野,在与村民的互动中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的真实需求,这些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反哺着课堂教学与课程开发,让烹饪、酒店管理等专业课程更贴近乡村产业实际,培养出更符合乡村振兴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对于参与培训的同学们而言,此次活动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以前在实训室里练鱼圆,总觉得只要掌握配比就行;今天帮倪大姐搓鱼圆时才发现,她手劲小,得教她用手腕发力,而不是手臂使劲。”学生郑静蕾一边帮村民调整姿势,一边认真记录,“乡村里的‘教学’和课堂完全不一样,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灵活调整,这是我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在培训过程中,学生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而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从协助整理食材、分发工具,到帮助村民纠正操作细节、解答疑问,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乡村生活、感受乡村发展的迫切需求。这种沉浸式的乡村实践,不仅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让他们树立起“服务乡村、扎根基层”的意识,打破了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激发了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
据悉,岭干村作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厨艺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的党建联建村,双方早已构建起紧密的“红色联盟”,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联的良好合作格局。此次餐饮技能培训,正是双方深化合作的又一鲜活案例,既破解了民宿经营难题,更让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落到了实处。凭借扎实的校村合作与突出的党建成效,党支部先后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浙江省“百个艺术院系联村共建”项目名单,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先锋支部等多项荣誉。
未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与厨艺学院将持续聚焦岭干村发展需求,依托酒店管理、民宿运营、烹饪等专业优势,围绕民宿提质、文旅融合、品牌塑造等方向开展多维赋能,以专业技能为笔,以校村协同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作者:洪正流、张城璐、郑静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