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建立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随着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2025—2030年)》的推进,各高职院校正陆续启动办学能力评价工作,如何构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了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课程供给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撑度不足、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度不够、质量主体对质量保证责任的落实度不足等问题积极开展探索,构建起需求匹配+要素支撑+文化驱动的质量保障新范式。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内外协同质保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管理机构。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的质量建设委员会,将质量建设融入学校日常工作,建立诊改工作月度推进、半年汇报、年终考核的工作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各单位分工协作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螺旋提升内部质量保障机制。搭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联动目标体系,构建覆盖五个横向层面的目标导向、常态监测、持续改进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形成“智能分析-精准干预-质量提升”的螺旋递进式质量治理生态。三是推进常态化外部质量保障机制。以专业认证、需求评估以及利益相关方评价为核心,建立数据信息反馈机制,系统推进外部评价形成合力,发挥其对内部保证的引导促进作用,形成质量闭环管理。
二、精准对接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一是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秉持“办学跟着市场走,专业围着产业转”理念,通过“升级—壮大—培育”,全面推进面向传统产业的专业转型升级,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发展壮大,面向未来产业的专业布局培育,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断提升专业与产业的匹配度和贡献度。二是建立专业规范监查机制。通过开展专业认证,检查督查专业人才培养合规性和实施有效性,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过程持续改进—评价认证结果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路径,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建立利益相关方评价信息反馈机制。面向毕业生、用人单位、社会等利益相关方开展满意度调查,定量定性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推进利益相关方评价与人才培养“运行—监测—反馈—改进”正向循环,将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利益相关方评价作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
三、适配培养定位,强化课程有效供给
一是基于OBE理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紧跟产业发展,加强需求调研,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培养路径,提升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形成完整有效的人才培养链。二是校企开发适切课程资源。通过“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逐层分解,制订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落实产出导向的质量主线。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丰富线上线下课程内容和资源,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适切性,提高课程建设质量。三是强化课程教学实施与管理。通过智能云课堂平台实时采集教学实施状态数据并及时诊改,落实教学督导、学生和院部评教、教师评学等多元教学监督与评价制度,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四、健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治理能力
一是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和方式。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和评价方式,构建主体多元、指标多维、方式多样的全过程数智赋能评价体系。二是数字赋能质量监测效能提升。打造校本数据中心、目标任务管理系统、专业建设管理系统、智能云课堂、教师发展服务平台、学生成长服务平台构成的“一中心五平台”智能化支撑体系,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教务、学工等系统的深度耦合,建立数据血缘追踪与质量治理机制,重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技术底座。三是健全质量信息公开制度。重点围绕人才培养、服务贡献、文化传承、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发展保障、面临挑战等方面编制和发布学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五、打造质量文化,提升主体意识能力
一是完善教学评价激励机制。设立学校“教学质量奖”,面向全校教师选树教学质量先进典型,激励和引导全体教师树立质量建设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促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二是建立质量培训学习制度。注重培养教师的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能力,在教育教学论坛设置质量建设培训专题,宣讲质量内涵、保障制度、管理方法等,让全体师生真正参与到质量愿景构建、质量保障制度设计、标准制定、质量评价等过程。三是营造现代质量文化。结合以“扬州工”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遵守为抓手,营造自主、自立、自信、自强的现代质量文化。将持续改进的质量意识内化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氛围,提高全员落实自我保证质量的行动自觉。
学校以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抓手促进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持续提升。多年来,毕业生就业核心数据稳居全省高职前列,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一等奖140余项;蝉联8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教师质量意识显著提升,素质能力明显增强,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优秀院校100强”。学校高质量发展考核连续六年居省内同类院校第一等次,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典型学校60强”,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东部地区“服务贡献”“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三项卓越榜单。
作者:王昕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