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博赛旋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赛旋压”)的生产车间里,亚洲最大的5800卧式双滑台强力数控旋压机正高速运转。身着深蓝色工装的年轻技师们紧盯操作面板,手指在控制键上灵活跃动,不一会儿,一件高精度火箭发动机燃料贮箱旋压件便顺利成型。据介绍,这些技艺娴熟的年轻人,大多来自一公里之外的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西航职院”)。
“没有西航职院的人才支撑,我们很难快速突破技术瓶颈。”博赛旋压副总经理朱梦瑶感慨道。这家企业从落户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起,便与西航职院结下不解之缘。2017年至今,该校毕业生在企业核心一线技能团队中占比80%。他们不仅能熟练操作高端设备,还参与攻克了“大尺寸难加工材料成形”等关键技术,助力企业研制出国内首台3600立式旋压机和5800卧式旋压机,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西航职院与博赛旋压的合作,是职业院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的缩影。近年来,学校围绕企业生产实际,重构课程体系,将旋压工艺、数控编程等纳入必修课,并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训导师。“学生毕业前就能上手高端设备,入职后直接参与重点项目。”西航职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院长冯娟介绍。
毕业生张蓬勃便是典型代表。2017年入职博赛旋压后,他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带领团队解决了探月工程某关键结构件旋压成型等难题,使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
像张蓬勃这样的西航职院毕业生,近两年已为博赛旋压申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27项,推动企业产值突破2亿元,推动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此外,为破解职业教育“供需错位”难题,西航职院主动“访企拓岗”。校领导带队走访60余家企业,收集1800多个岗位需求,动态调整培养方案。学校与企业共建“航空高端制造产教联合体”,联合开设订单班,共建实训基地,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
如今,西航职院每年为西安阎良航空产业基地输送700余名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5%以上。这些“精工艺、善创新、能攻坚”的年轻工匠,正成为助推区域航空产业升级的骨干人才。
(记者 王禹涵)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