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闫浩团队:以科技为钥,解锁海洋污泥治理新路径​
文章来源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
时间 : 2025年10月02日 19:18:53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
2025-10-02 19:18:53

2025 年秋,舟山市沈家门海洋生物园区的养殖塘边,浙江宝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 “浙江宝泥”)的技术人员正操控着小型污泥处理设备进行日常运维。“处理后的污泥能直接当基肥,今年的梭子蟹产量比去年高了 15%。” 看着清澈的尾水流回池塘,养殖户李师傅的话道出了当地渔民的共同感受。这家环保企业,在闫浩于 2025 年接手后,正以更强劲的创新动力,在海洋污泥治理领域书写新的篇章。

一.从校园到市场:产学研基因筑牢技术根基

浙江宝泥的发展,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闫浩团队的科研探索紧密相连。进入大学以来,闫浩团队深耕海洋生态领域,聚焦海洋养殖、港口作业产生的污泥处理难题,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成功研发 “靶向治理” 技术。该技术应用后,不仅让污泥得到高效处理,还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显著改善 —— 处理后的污泥转化为有机肥料滋养农田,减少了化肥使用;经过净化的尾水重新注入养殖塘,维持了水体生态平衡。

2025年凭借成熟的技术方案与服务能力,浙江宝泥成功中标沈家门海洋生物园区污泥处置项目,成为当地海洋生态治理的核心服务商,进一步推动了海洋生态保护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破局:科技创新重塑治理格局

“污泥治理需要精准施策,更要敢于突破传统技术瓶颈。” 浙江宝泥技术总监陈涛介绍,企业依托自主研发体系,打造了三大创新模块,全面提升污泥处理效率与价值:

(一)自主研发破胶剂,提速增效新突破

针对污泥中复杂胶体结构导致处理周期长的难题,浙江宝泥科研团队历经上百次试验,成功研制出高效破胶剂。该破胶剂可快速分解污泥中的粘性物质,将污泥脱水时间从传统工艺的 12 小时缩短至 3 小时,处理效率提升 4 倍。同时,破胶剂采用环保型材料,在降解污泥有机物的过程中,还能同步固化重金属,使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 99.2%。目前,该破胶剂已应用于众多养殖企业,显著改善了污泥处理效果与海洋生态环境。

(二)全自动产线赋能,智能处理降本提质

企业斥资千万打造的污泥处理全自动生产线,实现了从污泥进料、处理到产物输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污泥含水率、PH 值等关键指标,系统可自动调整药剂投加量与处理参数,避免人工操作误差。生产线投产后,单条产线日处理能力达 200 吨,人力成本降低 60%,处理成本下降 35%。此外,生产线配备智能预警系统,一旦出现异常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理机制,保障生产安全与环境友好。

(三)多元路径推进,污泥处理资源化闭环

浙江宝泥坚持 “变废为宝” 理念,构建了完善的污泥资源化利用体系。处理后的污泥经深度加工,可转化为三大类产品: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田与养殖塘,改良土壤结构、提升作物产量;生物炭材料应用于净水领域,吸附水中污染物;新型建筑材料则用于道路基层铺设,实现污泥的高值化利用。形成了 “处理 - 利用 - 创收” 的良性循环。

1759405032264.jpeg

三.未来展望:从区域样本到领域先锋

在闫浩看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支撑。“政府的资质许可与资金扶持让技术落地更快,而养殖户对‘变废为宝’的需求则让我们更懂市场。”

谈及企业发展,闫浩透露,团队正针对不同海域污泥成分差异,优化技术参数,计划年内推出适配高盐、高重金属等复杂工况的升级方案。同时,企业已启动 “污泥资源化利用产业园” 规划,拟将处理后产物深加工为生物有机肥、新型建筑材料,实现 “污染治理 — 资源再生 — 产业升级” 的良性循环。

“从舟山的小池塘到全国的大海洋,我们要让每一堆污泥都找到归宿。” 站在企业研发的智能化污泥处理装备前,闫浩的话语坚定有力。这家环保企业,正以科技为笔,在我国海洋生态保护的画卷上,勾勒出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图景。

1759405042179.jpeg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