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卓越技能展演点亮新生职业前景
文章来源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时间 : 2025年09月30日 15:49:33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
2025-09-30 15:49:33

9月29日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现场,一场特殊的思政课“中国服务之美——卓越技能”展演惊艳亮相。不同于传统思政课堂的理论讲授,这场展演以技能为笔、文化为墨、情怀为魂,将六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化作“流动的思政教材”,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沉浸式体验中悄然扎根。

“七刀半整形,90℃水温‘养’熟,西湖醋鱼是厨师功力的极致考验;马蹄刀如钱塘潮涌,2米长的宝塔肉似江山绵延……”随着旁白缓缓响起,《在餐盘中遇见大美中国》主题盛宴拉开帷幕。在技能大师金晓阳的引领下,中餐专业学子用精湛刀工将普通食材雕琢成“诗画作品”:碧波荡漾的西湖摆台,让宾客于杯盘交错间感受中华礼仪的婉约;蛋糕上绽放的春日花海、面塑里跃动的醒狮神韵,更让西点技艺与非遗文化达成完美交融。让新生直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植入心间——这正是思政教育中“文化认同”最生动的实践。

“把乡村作为景区,用专业运营文旅,让古老村落新生!”《乡约荻港,共富双遗》节目将舞台化作“乡村振兴实践场”,生动再现了学子们扎根荻港村的青春实践。学生们妙语连珠,中英文流畅切换,向世界讲述荻港“鱼桑文化”的中国故事;原创“如鱼得水”“乘风破浪”疗愈舞蹈,用自然之美修复人心;将服务融入乡村,打造非遗鱼桑宴席,调饮技能与非遗碰撞出《化茧成碟》的创意作品;更有甘孜新生加盟“江南村晚”,用跨地域协作诠释“民族团结一家亲”。

“星光如大海,深情满怀;承载着希望,绚烂的期待……” 伴随着《星光如海》的动人旋律,《传承匠心 艺韵文传》节目将育人成果搬上舞台。打击乐的激昂、古筝的悠扬、钢琴的典雅、声乐的深情、舞蹈的灵动,交织成中西方音乐交融的声景,展现了“课堂+舞台”育人模式的丰硕成果。学生们用青春为纸、技能为笔、文化为墨,在艺术星河中找准方向,这恰是思政教育中“职业精神”培养的鲜活样本,让新生懂得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匠心”都是最珍贵的职业底色。

“从《神农本草经》到《茶经》,从唐煎宋点到现代调饮,茶是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茶饮千年,康乐之美》节目中,学生身着传统服饰,娴熟演示晒、蒸、炒、烘的制茶技艺,精准把控煎、点、冲、泡的核心要素,一杯杯香茗在水与火的淬炼中散发千年芬芳。从“食用”到“药用”再到“日常饮用”,茶的演变史,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史。节目以“青春之姿续千年文脉”,让新生理解传承不是守旧,而是用年轻力量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您好,欢迎登机!”《云端守护,礼韵翱翔》节目中,学生们身着整齐制服,以亲切微笑与专业仪态,演绎“万米高空的守护”:客舱服务环节,他们从容引导、贴心照顾,诠释“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航空急救环节,应急设备操作、机上医疗救护流程熟练精准,展现过硬应急处置能力;反恐防暴演示中,刚劲有力的动作、连贯默契的配合,彰显“安全至上”的责任担当。“原来空乘不只是‘微笑服务’,更要成为‘安全守护者’。”节目将客舱服务、航空急救等核心技能“具象化”,展现了思政教育中“责任担当”培养的生动实践。

机器人与数字人共舞,篮球的激情与八段锦的沉静同台辉映,啦啦操韵律与剑术刚柔并济……《数字赋能运动,青春共筑未来》节目以“科技+体育”的创新形式,展现“人机共生”的美好愿景,生动诠释了“科技始终服务于人的终极幸福”。节目不仅展示了“数字+旅游”“数字+体育”的创新方向,更引导新生思考在智能时代,如何以创新思维赋能职业发展,成为“人工智能的创造者”而非“追随者”。

当展演行至尾声,《一“礼”成人》以庄重仪式感,为这堂特殊思政课画上点睛之笔。古人以冠礼明成人之责,《礼记・曲礼》载“二十而弱,冠”,《说文》释“冠谓之成人”,标志青年需担自身、家族、家国重任。今时浙旅院新生以“拜师礼”承接这份“成人”的重量,既是向专业技艺拜师,更是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致敬,在仪式中锚定“成为优秀旅游人”的理想坐标。最后全体新生庄严宣誓,铭记“励志、惟实、博爱、精致”校训,弘扬“中国服务之美”,立志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的旅游英才,以仪式定格初心,开启 “成人” 新程。随后,全体新生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是一名浙旅人!我将铭记‘励志、惟实、博爱、精致’之校训……”誓言响彻现场。

据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积极实施“人文铸旅”工程,推进“中国服务之美”人文素养教育品牌建设。“中国服务之美——卓越技能展演”是学校的一个重要举措,已连续两年在新生开学典礼举办,以“中国服务之美”为美育核心,内容聚焦“卓越技能”,充分展示代表学校各项竞赛最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全面外化旅游服务类专业技能卓越的艺术美感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技术技能的锻炼和培养,同时促进学生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美育核心素养。

通讯员:颜育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