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是杭州第7个工匠日,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富阳区教育局、富阳区职教中心、富阳区银湖中学、富春三桥小学共同开展“大手拉小手,匠心共传承”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主题活动。
“大工匠”引领“小工匠”,跨代际同台共话匠心
70后工匠代表旅游管理学院余云建老师,他带领师生沿着校园中轴线文化景观带,用自己的知识和行业经验让大家感受到校园中工匠精神的人文温度。
“一层漆慢慢干、一个纹样慢慢画······”80后工匠代表学前教育学院陈逸老师边讲边展示漆器技艺,带领学生触摸传统技艺的历史厚度,读懂工匠精神的耐心坚守。
90后工匠代表智能制造学院汪祺烨老师展示3D扫描仪,将真实苹果以“毫厘不差”的精度投屏到电脑,并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苹果实物模型,引导中小学生理解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刻内涵,树立“劳动创造幸福”的价值观。
00后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得主城市建设学院学生夏民兴带着自己用竹材制作的摩天轮结构模型,生动讲述数百次理论分析、模型制作与加载测试优化的备赛经历,用青春力量诠释“苦硬进取”的工匠韧性。
“大学生”携手“小学生”,朋辈教育点亮匠心梦
“哥哥,摩天轮结构模型的制作原理是什么?”“竹条是怎样打磨光滑、粘贴在一起?”浙江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获奖团队成员化身“思政小先生”一一为中小学生答疑解惑,在带领他们体验竹片裁剪、胶水粘接的同时,分享模型制作背后的结构设计技巧,“在学习专业知识、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技能报国的人生坐标,详细职业教育的赛道同样能跑出精彩人生。”“小先生”胡刘聪这样说道。“和小朋友交流时,他们的好奇心也感染了我。”“小先生”赵皓楠表示,“这种朋辈引领的模式,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此次沉浸式互动不仅让中小学生近距离感受技艺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钻研、勇于创新”的种子,而大学生也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了传承匠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知行合一育时代新人
以匠心培育新人,点亮技能强国青春力量。活动现场,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智能制造学院张红兵教授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在场学生“只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在专业领域深耕,就一定能用勤劳的双手为祖国锻造出最硬核的底气。”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既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也是‘偏毫厘不敢安’的细致,还是‘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学院邱奕菲老师为学生解读工匠精神的内涵,“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通过有温度的故事、接地气的言语、可接近的榜样,把抽象的理论变成鲜活的故事,思想政治教育就实现了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
本次活动由校工会、校妇联、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富阳区教育局协办。这是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第一课”系列思政大课堂之一。本次活动采用“跨代际同台+朋辈引领+沉浸互动”的方式,深入探究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引导大中小学生将“技能成就出彩人生”的成才理念和“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领悟“技能报国”的真谛。此次活动切实发挥高校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为大中小学生搭建了一个与劳模工匠近距离接触、学习的平台,是推动劳模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的重要实践。
作者:赵海颖、邱奕菲、张金凤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