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5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召开。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蒋兴鹏、校长刘佳霓受邀出席论坛。蒋兴鹏以《多模态大模型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为题发表主题演讲,系统阐述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路径。论坛现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合成立“职业教育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标志着双方在推动“AI+职业技能培训”融合发展上迈出关键一步,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注入新动能。
作为聚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实践探索,蒋兴鹏在演讲中指出,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 “把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而职业教育因“重实训、强交互”的特点,天然成为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应用的重要试验田。他以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智能制造领域教学实践为例,说明多模态大模型如何破解传统教学痛点:在复杂零部件加工教学中,学生无需依赖实体机床,通过 AI虚拟仿真系统即可完成工艺探索、代码设计与效果验证,既提升学习效率,又大幅降低教学成本,真正实现“安全实训、高效学习”。
据介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与武智院联合构建的“多模态大模型赋能职业教育生态系统”,采用“三层架构”设计,为职教智能化转型提供全流程支撑。这一系统已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数控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专业试点应用,如与华中数控合作的 “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教学项目,通过AI赋能加工代码生成、智能工艺优化等功能,让学生借助会话式编程完成复杂零件工艺编制,通过切削仿真校验加工流程,显著提升了技术应用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目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程实践项目已融入AI技术,学生团队依托该项目获国家级奖项24项、省级奖项 95项,多名毕业生入职光谷实验室、中船重工等顶尖科研院所与企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行业高度认可。
校长刘佳霓和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为“职业教育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此次成立的“职业教育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将进一步推动多模态大模型在职业教育中的深度应用。双方计划围绕“AI+技能培训”开发系列课程资源,探索“机器人职业技能培训”“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方向,同时联合企业共建实训项目,助力学生实现“在校学习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蒋兴鹏表示,学校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持续深化“AI+职教”创新实践,一方面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培养具备AI应用能力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联合武智院及生态伙伴,推动多模态大模型在更多专业场景落地,打造职业教育智能化转型的“武汉样板”,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025东湖国际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由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紫东太初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武智(武汉)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旨在贯彻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部署、响应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规划,以AI核心要素牵引,汇聚产学研用力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成虎、夏军,中科院武汉分院院长李海波,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纪委书记许冬,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及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相关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产学研代表参会,围绕大模型演进、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及产业发展等前沿议题深入交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