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创话剧演“活”校史,万名师生共忆抗战烽火路
文章来源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09月19日 15:08:12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2025-09-19 15:08:12

敌机在头顶盘旋,村落陷入一片火海……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以下简称“联中”)校长汪焕章把同学们护在身下,大喊道:“日寇已经打过来了,我们要向西撤离,这一路会很艰难,但是我们一个都不能少!”台下,观众屏息凝神,仿佛重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直到师生成功转移,雷鸣般的掌声才轰然响起,久久不息。

9月18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校史剧《迁徙》在宁波广播电视集团第四演播厅首次公演,全校15000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形式观看了此次演出,在直抵耳目的艺术体验中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共同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

据悉,话剧《迁徙》为该校2025年校园文化建设重大项目和思政精品重点项目,以抗日战争时期“联中”办学历程为蓝本,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全景再现联中师生在战火中坚持办学、不受奴化教育、爱国抗日的事迹,弘扬“教育救(报)国”的信念,唤醒观众对教育价值与民族精神的深层思考。为此,学校充分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和力量,以校内师生为主体,开展了校史研究挖掘、剧本创作编排等一系列工作。

上一堂直抵心灵的“思政大课”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发生94周年。在新生入学军训的这个时间节点,学校把《迁徙》公演作为“开学第一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思想洗礼和价值引领。

剧中,师生趁夜色翻山越岭转移、饿着肚子高唱抗日歌曲;老师冒着炮火四处筹措粮食,带领学生辗转宁海、新昌、天台等地,以祠堂、寺庙为课堂,在烽火中守护教育的火种……这些情节无一不是真实校史的浓缩。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海校友会会长周方豪在观看后难掩激动之情,他说:“面对山河破碎、教育濒危的困境,‘联中’师生坚守文化火种、坚持教育救国,学校因此成为了当时的‘浙东最高学府’,为新中国培养了童先林(新中国宁海县第一任县长)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作为后人,我感到十分自豪!”

许多学生表示,观看演出如同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2025级新生、跨境2522班邵佳琪感叹道:“今天的‘开学第一课’太棒啦!原来80多年前,我的学长们就有如同西南联大般迁徙办学的辉煌历程,很高兴进入工商这所百年老校,以这样的方式开启我的大学生涯!”

“演员们情感充沛的表演深深打动了我,齐心拉起不慎滑落山崖的伙伴,把仅剩的一个土豆让给同学吃,‘守住读书的种子就是守住国家的希望’等场景和台词,把‘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的精神演活了!”社工2411班诸葛国庆感慨,“当台上唱响校歌‘雪国耻,尝胆卧薪,誓追先贤之芳踪……’时,我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计技2322班王启平说:“我仿佛触摸到了先辈们滚烫的足迹。他们在枪林弹雨中都不放弃读书,我们更应珍惜今天,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

“在舞台上,我演的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情怀、一份坚守。我要把先辈们‘教育报国’的情怀传承下去。”剧组成员、研学2472班黄卫慈有感而发。国贸2441班俞东曙则表示,《迁徙》的成功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努力,他们经常要在10秒内完成道具和场景转换。“有些台阶特别沉,需要8个男生一起抬。但当想起先辈们的故事,就觉得这些不算什么,更觉得吾辈当自强!”

走一段重回历史的“创排之路”

《迁徙》从创排到公演,凝聚了众多师生的心血与智慧。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实施“双导师制”,聘请宁波市曲协、海曙区曲协的艺术家担任德育导师和校外指导,与校内教师共同打磨剧本、指导排练。

自六月起,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研读剧本、背诵台词、反复走位,常排演至深夜。德育导师、海曙区曲艺家协会主席杨承江感慨道:“作为校外导师,我深刻体会到‘以文化人’的实践意义。同学们不仅仅是排一部戏,更是在亲身参与中完成了精神的淬炼。这种投入和成长,正是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学校还组织多支社会实践团队重走“联中”迁徙之路,引导学生挖掘校史根脉,感悟先辈精神。“行知征客”小分队队长吕嘉诚说:“我们不仅在探寻历史,更在步步行走中与先辈对话。传承从不是口号,是身体力行把过往的光点燃!”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的创作建立在扎实的校史研究基础之上。

学校专门组建了跨部门、学院的创编团队。编剧庄丹华教授作为非遗保护和地方文化专家,依托多年学术积累,带领团队走访8处办学旧址、5个分部,查阅宁波、宁海等地千余份档案,与众多校外专家反复论证、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原创校史剧本。

“剧中多次融入宁波特色元素:方孝孺读书处、龙宫村育英书院等历史场景,宁波戏曲、宁波人物、宁波风物,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等与宁波人相关的抗战歌曲。这些元素绝非‘点缀’,而是《迁徙》的‘根’。”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黄文杰在观演后表示,“这段迁徙之路绝非逃亡,而是一场‘保护读书人种子’的教育抗争,与‘9・18’承载的‘抗争、坚守’精神及民族记忆,完全契合,希望这段‘家门口的抗战史’被更多人看见!”。

点一盏薪火相传的“育人之灯”

“这是一堂生动的育人精品课。”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史习明表示,该剧融校史、党史、抗战史、地方文化史于一体,用身边人、身边事讲好抗战故事、教育故事,是以文艺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这个暑假,我们带着学生体验‘联中’一日生活——清晨6点唱抗日歌曲,7点军事训练,8点上课……每个师生都受到了最生动、最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该校“校史育人”辅导员工作室成员胡奕沁说。“讲述校史,更容易让学生共情。不少学生在观看后主动申请参演后续演出或加入幕后团队。”工作室成员杨晓岚高兴地说。

“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希望‘迁徙’的故事成为跨越时空的育人“密码”,通过课外育人的方式,激励新时代青年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以自身的确定性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史习明说。

据悉,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以《迁徙》为核心,重新成立“鄞联剧团”(抗战时期学生社团),开发校史AI短剧、文创产品,开展巡演、读书会、档案展等系列活动,持续推动校史育人品牌化、常态化,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芒。

通讯员:汤怿、姚敏明、景怡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