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数字技术锚定蓝海生态!杭科院 “珊然塔湾” 团队软著获批 为乡村渔业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文章来源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09月18日 10:20:56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2025-09-18 10:20:56

近日,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珊然塔湾” 团队研发的《3D 打印生态鱼礁材料适配软件》成功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这款凝结青春智慧的软件,既是团队破解人工鱼礁产业痛点的技术结晶,更以数字力量为滨海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搭建起创新桥梁。

从一线痛点到软著雏形:问题导向锚定研发方向

软著的诞生,始于一场对产业痛点的深度溯源。今年 7 月,团队首站走进浙江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从行业数据中揪出关键矛盾:人工鱼礁 “规模化” 背后,是材料选型与海域需求脱节、设计与制造工艺断层的 “模具时代” 困境。紧随其后的舟山塔湾村实地走访,更让问题变得具体 —— 村民口中 “礁体两年就开裂”“监测数据不准” 的抱怨,以及村支书提及的 “设计无针对性、建造周期长” 等难题,直指材料适配与技术协同的核心症结。

“痛点就是研发靶点。” 团队指导教师表示,正是设计院的行业诊断与塔湾村的一线实情,让团队明确了方向:必须开发一款能打通 “材料筛选 - 设计优化 - 工艺适配” 的数字化工具,这成为软著研发的最初蓝图。

三级验证铸硬实力:软著背后的技术攻坚

为让软件真正适配实践需求,团队构建 “实验室 - 中试 - 实海” 三级验证体系,为软著注入硬核技术支撑。软件研发期间,团队将塔湾村海域的水文、底质实测数据纳入算法模型,通过数百次实验调试,实现两大核心功能突破:一是精准筛选低碳材料配方,针对不同海域盐度、潮汐条件匹配最优材料方案,从源头解决传统材料 “耐久性差、生物附着弱” 的问题;二是衔接设计与制造环节,既能为参数化建模提供材料性能建议,又能辅助优化结构以适配 3D 打印工艺,让数字设计真正落地为实用礁体。

“这款软件不是纸上谈兵。” 团队成员介绍,软件已在中试阶段通过验证,能将材料适配效率提升 40%,生态附着效果改善 30%,完美呼应了塔湾村对 “耐用礁体”“高效养殖” 的需求。

软著落地见实效: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软著的获批,标志着团队的技术创新正式走向规范化应用。在塔湾村,这款软件已展现出清晰的实践价值:针对当地海域特点,它能快速匹配植生混凝土等低碳材料配方,助力打造 “耐腐、易附生” 的定制化礁体;对养殖合作社而言,软件提供的结构优化建议可降低礁体破损率,间接提升渔业收益。

“从走访村民到软著获批,是把一线需求转化为技术成果的过程。” 团队负责人表示,这款软著不仅破解了人工鱼礁产业的技术瓶颈,更以数字化工具的形式,让高校科研精准对接乡村需求。未来,团队将以软著为基础,持续迭代技术,让数字力量在蓝海生态修复与乡村渔业振兴中持续发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