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常滞后于产业实际,存在专业划分过细、知识更新缓慢、实践与理论脱节等核心问题,导致毕业生与岗位需求存在“缝隙”。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教育部“双千”计划,以“小而精、高聚焦、强实践”为核心理念,精准对接城轨行业关键技术领域,打破学科壁垒,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城轨信号与运营维护”和“列车自动驾驶与突发事件处置”两个微专业,为学生就业打造出坚实的“硬实力”。
微专业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与数智技术为双翼,将学生学习与就业深度融合起来,突破专业壁垒。在课程体系上,以“小而精、短而新”为原则重构课程内容,形成轻量化课程体系,顺应产业全自动驾驶线路更新趋势,将自动驾驶通信、远程运营、突发事件处置、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新场景拆解融入颗粒化实战项目,完成就产出可交付的检修工单、应急预案、部件延寿报告,极大提升学习成就感;在微专业与常规专业衔接方面,设置灵活的主修-辅修衔接接口,通过学分互认银行、模块化课程对标与能力证书转换等方式,打通微专业成果与主修专业学分之间的转化路径;在教学实施方面,充分发挥省级城轨数智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势,依托轨道交通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国家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借助信号、车辆等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双导师、真项目、实战化教学,学生可以进入真实的地铁车辆段、地铁车站控制室观摩,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实战操作;同时以数字孪生、VR虚拟仿真、城轨检修机器人等数智技术赋能,引入城轨智慧运维沙盘、人工智能检修助手等交互式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列车故障溯因、运营优化设计、信号交互沙盘演练,实现知识迁移、技能娴熟与数字素养提升。
图1 校内高度仿真的行车调度室与城轨智慧运维车站
经过一系列扎实的建设与探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类微专业的育人成效益凸显。100%学生持有1-2项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高达95%。正在上海铁路局实习的毕业生王海垚在微专业学习期间,通过AI分析助手设计列车运营调度优化方案,逐步形成了数据驱动的思维习惯。这些能力让他在实习中迅速上手操作铁路列车自动检修平台,这份经历也成为他岗位认定时的加分项。“微专业的实践课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真的能对接职场需求的练兵场。”王海垚说。
图2 依托杭州地铁大师工作室开展实践授课
得益于微专业培养的交叉复合特性,学生可以在“车辆驾驶”“运营管理”“智能检修”“信号维护”等多项核心技能熟练切换,企业普遍反馈学生“上手快、技术硬、用得好”,企业满意度高达100%。用人单位表示这类毕业生不仅能在本专业领域纵深发展,也展现出极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能较好实现跨岗位、跨技术领域的横向流动,职业发展通道更加宽广。
作者:王琇、周静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