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教师”。丁美珍、马琼、水柏年、邓宗全、古桑曲珍、任明杰、刘玉忠、刘益春、杨洋、肖惠文、邵瑜、欧阳陵江、郑万众、孟庆阳、胡嵘苹、钟义信、侯纯广、姜德生、秦春娟、秦宣、黄俊琼、廖红、翟婉明、薄宜勇等24名同志和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代表光荣入选。
据统计,2025年“最美教师”,有4位来自高职院校,他们扎根于职业教育领域,培养出众多高素质技能人才。以下为4位2025年“最美教师”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琼
图自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官网
马琼,女,汉族,1969年1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教师。她以技能为火种,以匠心为灯盏,照亮学生职业之路,温暖千家万户生活。她走遍甘肃60余个乡镇和中专校,讲述用技能点亮人生的故事,以冶金技能解决千余个家庭的生存困境,将冶金类“冷门专业”锻造成“金字招牌”。她主持建成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培养劳模工匠1000余名。担任2轮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负责人,构建“课岗融通、学创融合、德技融汇”的“三融育人法”。她指导300余名学生在全国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帮扶500余名重点群体学生高质量就业。当选中国妇女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荣誉。
杨洋
图自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官网
杨洋,女,汉族,1988年12月生,中共预备党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现校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她从事职业教育12年,坚持每年带领师生深入头部企业跟岗实践,主持编写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将“企业生产”融入“学校教学”,把“课堂搬到工厂车间”,累计为产业培养了3500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她践行“科教融汇”育人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20项,带领师生研发的高性能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被企业广泛应用。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
欧阳陵江
图自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欧阳陵江,男,汉族,1979年5月生,中共党员,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在湖南省职业院校开设“多轴加工技术”课程,组建“智能制造”“先进切削工艺”等研究团队,为飞机发动机制造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带头人。他耕耘职业教育20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其中获国际一等奖1个,国家级一等奖3个,近2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建设的工作室,为湖南省智能制造装备升级提供了人才和技术支撑。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薄宜勇
图自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官网
薄宜勇,男,汉族,197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扎根职业教育35年,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工匠精神。他担任专业负责人,主持制定铁道信号自动控制等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建设精品课程,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多次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竞赛,3次获全国金奖,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他主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推动校企联合组建“安全第三方咨询”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南京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第三方安全评估工作,承担多项上海铁路局科研课题。曾获江苏教师年度人物等荣誉。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