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至5日,一场以“弘扬劳模精神,赋能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培训等系列活动在韶关市新丰县深入开展。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党委副书记张林茂,率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成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联动新丰县多方力量,通过培训、调研、支部共建、挂牌签约、专题研讨等丰富形式,将劳模精神传承、乡村振兴实践与职业教育改革深度融合,交出了一份校地协同发展的亮眼答卷。本次实践活动以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广东水职院)为纽带,将劳模精神的“实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发展需求”、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校地协同新模式。
图1 :党委副书记张林茂率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深入楼下村调研
本次活动正值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推进“百千万工程”攻坚期。9月3日下午刚抵达回龙镇,劳模工作室成员一行就在回龙镇党委书记周文学、国家粮食局广东局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刘开明、党委委员余少丽、驻村第一书记唐海标和楼下村党支部书记陈新钢等陪同下,马不停蹄深入调研回龙镇楼下村“农文教旅”融合项目,实地参与农耕讲堂实践,精准把脉发展优势与堵点。
图2:劳模工作室成员实地参与农耕讲堂劳动实践
在回龙镇古树公园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树的见证下,颇具创意的“百木星川乡村下午茶”揭牌并举办校地共建研讨会,劳模工作室成员与村党支部党员深入交流,共商发展大计,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向常态化、机制化。
图3:“百木星川乡村下午茶”揭牌并举办校地共建培训及研讨会
广东省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支部与楼下村党支部完成共建挂牌,为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助力赋能。
图4: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回龙镇楼下村党支部支部共建
9月4日上午,全国劳模陈莲娣在全国劳模精神学习教育基地作了“从田间到讲台”的专题分享,通过“劳模面对面”弘扬劳模精神,赋能教育实践,为教学资源开发与价值传承提供了宝贵经验。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实践基地”正式落地回龙镇,标志着工作室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有了新的平台支撑。工作室成员以此为契机,重点探索了三大核心问题:劳模精神如何转化为乡村产业动能、工匠技能如何赋能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校地支部如何协同推动项目落地。
图5: “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实践基地”在全国劳模精神学习教育基地授牌
职业教育合作是本次系列活动的又一亮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新丰县中职共同为“广东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实践基地”挂牌,新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左文翠、双百行动负责人王运莉副局长、县教育局局长赖祯昕、副局长易考珑等领导全程陪同,校地携手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学校自托管新丰中职以来,实施“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资培训、专业建设等方式精准助力,自投资金推动新丰中职建成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构建“1+7+N”育人平台,职业技能考证通过率超95%,相关改革成果入选广东省深改委基层改革工作典型案例。新丰县政府在土地供应、编制保障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有效解决了新校区建设和57个新增编制等关键问题。
图6: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新丰中职共推“中高企一体化”改革:工作室挂牌落地,校地协同探索发展新路径
知识就是产值,创新就是动能。此次培训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多项具有实操性与示范价值的成果,为回龙镇“农文教旅”融合发展赋能增效,也为全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工作室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作者 :林冬妹、龙春江、唐海标、张文彬、王运莉、陈仲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