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追随央视解读尊盘 跟着大师启迪匠心”研学活动落地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创新活动素材助力研学教材编写
文章来源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时间 : 2025年08月29日 16:22:02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2025-08-29 16:22: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8月23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文旅学院红旅党支部精心策划的“追随央视解读尊盘 跟着大师启迪匠心”跨地域亲子非遗研学活动成功举办。来自金华、永康、武义三地的亲子家庭走进神雕铜艺博物馆及程育全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与“永康铜艺”代表性传承人程育全大师面对面交流,开启了一场集文脉追寻、技艺体验与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深度研学之旅。

图1 金永武三地亲子家庭走进程育全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

本次活动以8月1日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发现》栏目《匠人·匠心》节目中,程育全大师复刻国宝曾侯乙尊盘的事迹为重要契机。活动筹备阶段,团队严格依据小学课程标准,充分吸纳金华市环城小学施欢“大语文·多学科”教学理念,精准设计研学方案,旨在将“百工之乡”金华的非遗文化与国宝级古代青铜器文化深度融合,助力本地青少年直观感受传统工艺魅力,增强对本土非遗的认知与自豪感,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其工匠精神与审美能力,推动跨学科知识融合。

活动当日,亲子团首站前往位于武义县的金华市神雕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及神雕艺术馆。在神雕铜艺第七代传承人程颐与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大家深入参观生产车间与艺术馆,2008年北京奥运会景观雕塑巡展作品、G20峰会萧山国际机场迎宾厅大型铜地雕、《溪山行旅图》中国山水铜画等重量级作品逐一亮相,让参与者近距离领略神雕铜艺的精湛技艺与深厚文化底蕴。孩子们不时发出“好神奇!”“雕刻的师傅好厉害!”的惊叹,现场还通过任务驱动式参观,引导大家填写研学“寻宝卡”,帮助亲子家庭快速掌握永康铜艺的发展历程与工艺特点。

图2 研学团成员带着寻宝卡参观神雕艺术馆

随后,研学团转场至永康神雕铜艺博物馆。在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文旅学院红旅党支部副书记杜丽卿与地方文史研究专家詹宣武的引导下,亲子家庭有序参观博物馆前厅、国礼厅及青铜器展厅。程育全大师结合程氏铜艺传承史与经典作品,生动解读铜雕工艺背后的哲学智慧;浙江文化走出去创新研学中心特聘研究员鲍仕才则以《曾侯乙尊盘解码》为题开展专题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曾侯乙尊盘的历史背景与艺术价值。

图3 鲍仕才研究员做《曾侯乙尊盘解码》专题讲座

在博物馆核心展区,程育全大师重点分享了用永康铜雕技艺复刻曾侯乙尊盘的艰辛历程。据悉,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的曾侯乙尊盘,以密如星斗的蟠虺纹饰与极具想象力的瑞兽造型,展现战国工匠的巅峰智慧。程育全大师作为神雕铜艺第六代传人,历经三年零八个月钻研,运用16项制造工艺、完成1826道工序,从设计、画图到雕刻、制坯、成型,最终成功复刻这件国宝。其精益求精的态度与精湛技艺,让在场家长和孩子由衷敬佩、赞叹不已。

图4 程育全大师分享用永康铜雕技艺复刻曾侯乙尊盘的故事

图5 复刻曾侯乙尊盘的制造工艺与工序展示

实践性是本次研学活动的核心亮点。在铜雕基础工艺体验环节,程育全大师亲自示范指导,家长与孩子们共同参与铜雕书签制作。孩子们手持工具,在铜片上仔细转印纹样、进行简单錾刻与浮雕创作,现场“叮叮叮”的锤声与欢声笑语交织。程育全大师耐心点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传统工艺承载的匠心温度与精益求精的精神。体验结束后,每组亲子家庭分享活动感悟。来自金华的家长陈胜安表示:“作为80后,我对生活中的铜器还有些记忆,但孩子这一代对永康铜文化了解得很少。这次活动既带我们参观铜雕展品,又安排亲子协作制作铜书签,让我们对永康铜文化和铜艺有了有趣又深刻地认识,非常有意义。”程育全大师也分享了自己的从业经历,从16岁拜师学打铜、行担四方,到历经无数次失败终成铜雕技艺大家,他以“百年锤炼、臻于完善”鼓励孩子们坚持学习。

图6 研学团学习永康铜雕基础工艺

图7 研学团在程育全大师的指导下制作铜雕书签

活动最后,程育全大师为参与研学的孩子现场签名并颁发“铜雕程育全非遗学堂证书”,杜老师作活动总结发言,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为本次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吴尽同学依依不舍的离别心情,季成季义两兄弟专注投入活动全过程,陈弈成同学克服畏难情绪坚持完成书签雕刻,家长与孩子并肩体验铜艺制作,这些动人瞬间,不仅展现了研学旅行的独特魅力,更印证了非遗体验与文化传承类研学实践教育的深远价值。从沉浸式感受铜雕技艺的精妙,到亲手参与非遗创作的乐趣,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研、研中悟”,既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涵养了文化自信。正如现场师生所言,这样“有趣、有味、有研、有乐”的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的鲜活记忆,为青少年文化素养的培育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8 程育全大师现场签名并颁发铜雕程育全非遗学堂证书

图9 研学团快乐研学悟铜艺,教材组扎实采编积素材

此次研学活动是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文旅学院红旅党支部在文化育人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非遗+研学+传播”模式,该校将高校智力资源与地方非遗技艺、大师工作室深度对接,既为青少年搭建了近距离接触非遗、感悟匠心的平台,也为非遗现代化传播与活态传承探索了有效路径。

据了解,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长期以培养行业急需的研学专业人才为目标,编写专业教材。本次活动全程拍摄记录,在征得参与者同意后,部分素材将纳入杜老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出版教材,为研学领域学习者提供生动的实践指导案例,进一步扩大教育影响力。未来,该校文旅学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深化与地方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开发更多高质量研学教材与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更多家庭在手作中触摸历史、在研学中传承文化,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高校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