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党建红”引领“科技绿” 师生共绘现代农业赋能新图景
文章来源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时间 : 2025年08月13日 10:34:27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2025-08-13 10:34:27

日前,在文成县的青山绿水间,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精准喷洒药剂;田间地头,一群师生正俯身细察作物叶片,交流诊断意见……这个暑假,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将党建引领融入实践课堂,由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教师骨干带队,组织青年农生学子深入文成乡村一线,开展了一场以“科技支农助振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生动诠释了党建带团建、产学研融合育人的创新模式。

支部引领,把课堂搬到乡村振兴主战场

本次活动由学院党总支精心策划组织。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遴选了一批党员专业教师担任实践导师。他们不仅是技术指导者,更是思政领路人。行前,支部组织专题学习,明确要求师生党员、团员在实践中亮身份、担责任、作表率。在文成田间,党员教师带领师生重温服务“三农”初心,将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检验党性修养和专业能力的试金石。

知行合一,科技赋能破解乡村植保难题

实践团队深入文成县多个村镇,运用课堂所学,为当地主要经济作物“把脉问诊”。在党员教师的现场指导下,学生们化身“植物医生”,仔细辨认病虫害症状,利用专业设备采集样本,并通过学院线上平台联动校内专家进行“云会诊”,为农户开出精准防治“药方”。更具亮点的是,师生团队将学院优势的无人机应用技术引入实战——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熟练操作植保无人机,对发生病虫害的集中连片区域实施高效、低污染的飞防作业,大大提升了防治效率,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这种“地面诊断+空中防治”的立体化服务模式,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

育人铸魂,第二课堂锻造兴农新力量

此次实践是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生动实践。它超越了传统课堂边界,将党建活动、专业学习、技能训练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学生们在服务中深化了对课堂理论的理解,提升了病虫害识别、无人机操作、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更在亲历乡村发展需求中厚植了爱农情怀。“看到我们用无人机几分钟就完成一大片地的喷洒,老乡们惊讶又高兴的眼神,让我真切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改变有多大!党员老师全程指导我们解决各种突发问题,这种实战历练太宝贵了。”一名参与的学生团员兴奋地分享道。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有效实现了思想成长与专业成长的同频共振。

深化融合,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模式结硕果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本次文成之行,正是该模式的缩影:党建引领为活动注入红色动能和组织保障;产业需求(文成乡村植保难题)驱动实践方向;教学科研(病虫害知识、无人机技术)提供核心支撑;社会服务(科技支农)检验育人成效并反哺教学科研。学院通过搭建此类实践平台,持续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此次温州科技职院师生以“党建红”引领“科技绿”的生动实践,不仅为文成乡村送去了急需的科技服务,更在广袤田野间搭建起一座连接课堂与乡土的坚实桥梁。学院将继续擦亮党建品牌,深挖第二课堂育人价值,完善产学研融合机制,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输送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力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