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BA赛场上,浙经院十余位男篮队员的每一次跳跃、传球与投篮,都彰显着校园篮球的深厚基因。这基因里,有课堂训练的专注、赛事中的青春沸腾、女篮六连冠的荣耀,更镌刻着“立德为本、致用为宗、崇尚优化、追求卓越”的校训密码。健儿们不是孤立的星光,而是学校“以体育人“生态中奔涌的浪潮。
课堂到赛场:校训的流动实践
篮球是浙经院800余名学子的必修“成长课”。21个教学班的运球、战术训练,实则是“立德为本”的课堂——对抗赛中为队友掩护的呐喊,“经院杯”里扶起对手的举动,让赛场成为品德修行场。
多层次赛事让校训落地:“新生杯”见证勇气,“3对3”考验智慧,“经院杯”锤炼韧性。男篮斩获省大运会冠军时,队长坦言:“练的不只是战术,更是‘致用为宗’的执行力。”女篮的辉煌同样诠释这份坚守:省六连冠、两次东南赛区冠军、全国季军,每一次突破都是“致用”与“卓越”的证明。
生态到育人:立体的成长舞台
浙经院篮球织就“课堂-俱乐部-班级-校际”的成长网,是“崇尚优化”的实践。杨旭东老师每年组织百名学生参与裁判培训,持证学子在执裁中体悟公平;赛事宣传团队用新媒体传播篮球故事;承办全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时,百余名志愿者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
教工篮球队的午休训练,让“追求卓越”突破年龄界限,他们斩获钱塘区联赛季军,老教师感言:“球场如讲台,认真对待每一分钟。”“校友杯”架起时光桥,毕业学长用职场经验指导学弟,让“致用为宗”融入战术调整。篮球成了串联“在校-毕业-职场”的纽带。
校园到品牌:精神的闪亮标识
篮球已是浙经院鲜明的体育符号。承办全国赛事时,赛场的秩序与热情展现“卓越”底气;“校友杯”上,“浙经院篮球”总能唤起共同记忆——老球场、呐喊声、绝杀瞬间,早已超越运动本身。
从课堂拍球声到浙BA欢呼声,篮球融入血脉。它让“立德”有温度,“致用”有场景,“优化”有路径,“卓越”有模样。每一次起跳是对梦想的回应,每一次传球是对团队的承诺——这是篮球赋予的独特气质,更是体育育人的精彩答卷。
作者:陈红松、莫月红、杨旭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