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红韵绿踪践梦团,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赴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张堰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三下乡”活动。
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红色根基”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此次“党建红+生态绿 五育融合绘新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学院党委深化“党建+”模式,推动党建工作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实践团依托浙江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项目,与张堰村党总支紧密合作,将“理论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通过政策宣讲,学生们将乡村振兴、“两山”理念等国家战略传递到户,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八八战略”中“人文优势激活”核心要义的深刻呼应,更通过校村党建联建,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
践行“两山”理念,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张堰村作为“千万工程”的实践典范,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蝶变,本身就是“两山”理念的鲜活例证。实践团聚焦张堰村“茭白产业”与“候鸟生态”两大核心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生态调研与实践活动。在“红绿交响·‘茭’护飞羽”候鸟节活动中,学生们深入北湖湿地,参与栖息地维护,调研候鸟保护与生态农业的共生模式。他们与村党支部书记万永和在张堰村委员会工作的校友钱阳阳深入访谈,共同探讨如何将候鸟生态这一“绿色资产”转化为文旅融合的“金色资本”,为当地提出了“候鸟观测点+茭白采摘体验”的旅游路线规划建议。这不仅是对“两山”理念转化路径的积极探索,更是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坚定其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的决心。
实践团成员与张堰村党支部书记万永进行访谈 深入了解张堰村发展情况
“大思政课”融入田野,培育时代新人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将社会实践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本次活动将乡村化为广阔课堂,以社会为生动教材,让学生在真实的乡村环境中接受红色基因的洗礼与绿色发展理念的熏陶。从寻访红色足迹到参与绿色生产,从服务乡村儿童到助力产业发展,学生们在“行走的思政课”中了解国情民情,锤炼党性修养,提升综合素质。通过开设“五育课堂”等活动,学生们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了“社会实践”与“立德树人”的双向赋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鲜活案例与实践路径。
作者:尹江燕、朱敏洁、朱海亮
图:董鑫凯、舒泽熙、徐紫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