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烈日炎炎,一支怀揣热忱与担当的队伍穿梭于乡土间,以专业的医疗服务润泽居民。近日,金华职业技术大学医学院“医路・健行”志愿先锋队怀揣一腔热忱,走进金华市金东区以及江西上饶、南昌等地,驻扎各乡镇基层卫生院和社区,以专业的医疗服务为笔,在乡村土地上,书写着青春奉献的篇章。
联学联建——携手基层单位,共筑实践沃土
今年,为助力学校“新双高”建设和职本教育发展,实践团队积极对接地方卫健单位,以实践服务彰显职本教育育人成效。在前期,与金华市金东区卫生健康局共同建设职业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共享开放型基地,并以此为契机,互促开展“医路+”系列服务辐射基层乡镇。
7月上旬,“医路・健行”志愿先锋队牵头对接金东片区源东乡、孝顺镇、塘雅镇、傅村镇以及省外江西上饶铅山县等11个乡镇,走访服务24个村落和社区。协同基层卫健单位开展免费体检、入户义诊、健康宣教等服务,服务达73场次,惠及群众4200余人次。
在金华市金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志愿者们初到实践单位,就体验了一场紧张的急救演练。胸痛“患者”捂着胸口冷汗直流,医护人员迅速测心电图、扎针输液、递上硝酸甘油;过敏性休克“患者”喘不上气、血压骤降,医生护士立刻注射肾上腺素、输氧、用抗过敏药。院区的带教老师一边实操一边讲解,从病情判断到细节把控,每一个步骤都耐心细致,确保志愿者们能清晰理解并掌握关键要点。在学习中,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在面对突发医疗状况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大家真切体会到急救“抢时间”的紧迫,也领悟了“医者责任”四个字的分量。
与此同时,在医院中医康复科。康复专业的许雨嫣与她的同学们在带教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协助对前来就诊的居民王叔叔进行了“电针”治疗。在问诊和触诊后,结合前期检查报告,初步判断王叔叔为面神经炎,在找准迎香、颊车、四白等穴位后,随即进行“一消毒、二进针、三接低频电”等规范操作流程。20分钟的“电针”治疗后,王叔叔感到自己的面部肌群痉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同学们一边给王叔叔进行“电针”的最后收尾工作,一边交代面神经炎恢复的相关注意事项。王叔叔一边仔细聆听,一边对同学们的服务表达了高度的赞扬。
许雨嫣表示:“在学校学过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康复技术,但是通过针灸结合电刺激穴位的治疗技术却是第一次接触,传统康复治疗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碰撞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就诊服务,自己以后也要多思考专业服务创新,让传统康复在新时代重焕生机与活力。”
各地实践服务单位与医学院校地双方携手,共同搭建起一座连接高校医学教育资源与地方基层医疗需求的桥梁,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医学生实践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义诊下乡——入户送诊服务,传递健康关怀
除了协助院区开展医疗服务,志愿团队同学们走出院区,把课堂搬到了广袤乡土间,走访入户居民,为行动不便老人带去“家门口”的健康守护。
在江西省南昌市畲族蓝家村,志愿者们身穿白大褂,携带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穿梭在青石板巷中,为当地的老人们提供一对一健康服务。他们仔细测量血压、血糖,用专业手法进行肩颈按摩,缓解老人劳损部位的酸痛。
服务中,面对部分畲族群众,考虑到普通话表达的规范性可能会对问诊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志愿者们还开展了“普通话推广小课堂”,现场“翻译+口述引导”,帮助老人们掌握描述头痛、胸闷等常见症状的规范普通话表达,以便居民在后续的诊疗过程中,让健康诉求能更清晰地传递给医护人员,助力基层医疗的高效运作。
团队组组长戴庚苹表示:“作为江西本地人,我第一次用专业所学反哺家乡。作为新时代青年,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用专业知识服务中西部地区,既是责任更是荣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家乡的医疗服务越来越好。”
调研探微——洞察基层医况,探寻服务良方
为了深入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和保障公众营养健康安全,“医路・健行”志愿先锋队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居民家中。志愿者们围绕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居民日常营养检测等主题,开展针对性的寻访调研,两周时间累计完成调研问卷460余份,走访居民180余户家庭,志愿者们携带精心设计的问卷,耐心询问每一位居民和医务工作者,这份融合基层医疗与营养健康双维度的调研工具,既是倾听民意的“听诊器”,更是未来服务落地的“导航仪”。
在金华市金东区多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们在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入户调研,通过对居民油盐调料品的消耗、三餐能量的摄入和体检等方式进行营养健康监测,掌握不同地区、年龄、性别等群体的膳食结构、营养素摄入水平及营养缺乏或过剩的流行情况,明确营养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针对性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为“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早期干预提供诊疗指导依据。
“盛爷爷,您已经成功签约家庭医生啦,我们会定期上门为您按摩并擦拭、翻动身体以避免褥疮。”多湖街道西盛村的盛大爷由于侵入性肺曲霉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已卧床多年。在医生的从旁指导下,临床医学专业的志愿者张子乐边了解盛大爷平时的饮食习惯,边为其测量血糖:“您的血糖有点偏高啦,平时饮食要减少脂肪摄入,多吃蔬菜,保证优质蛋白摄入”。
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通过实践调研,详细了解了乡村居民体检频率、基层健康宣教效果、居民健康自理意愿等内容,以便下一步实践团队服务内容及形式的优化调整。
多湖街道疾控中心书记黄礼兰对“医路・健行”志愿先锋队的调研工作表示了肯定,他希望队员们能继续脚踏实地,善于分析,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寻访荣光——聆听老兵故事,弘扬红医精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医路・健行”志愿先锋队将弘扬红医精神与关爱退伍老兵紧密结合,踏上了寻访老兵的温暖征程。
在金华市金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队员们先后走访了服务地区的多位退伍老兵,倾听他们讲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悟红色根脉的力量。
在金东区傅村镇傅三村退伍军人服务站,志愿者们寻访到傅三村村支部书记陈善生。据悉,陈善生1982年参军、1985年曾参与对越作战,为保卫国家边疆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者们一边与其深入交流,聆听老兵当年的战斗故事,一边通过交谈了解到其背部、手部等部位有酸痛的不适感。随即,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师卢羿嘉指导学生进行背部和手部的放松按摩。陈善生表示:“平常没有在意这些劳损部位,经你们治疗后,感觉舒缓多了。”志愿者们临走前还与其相约,在八一建军节前夕,协同开展服务。
金职大医学院团委书记、本次实践服务的带队教师王翊表示,当前学院党委正积极推进“强国行”专项行动,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实践之中。此次组织的服务老兵活动,正是“思政+专业”融合教育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与精彩展现。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同学们专业报国之情。
在9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吴时富家中,他向志愿者们讲述了那段峥嵘岁月。老人眼神坚毅,回忆道:“跨过鸭绿江时只有一个念头:保家卫国。”交流中,老人还起身为志愿者们介绍墙上的合影,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时他与战友的合影,老人一边介绍,一边向同学们讲述当年的红色故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不仅如此,大家还步入傅村镇溪口村文化礼堂的“红色记忆展厅”,金萧支队的抗战历史生动呈现。志愿者们参观了第八大队抗日战争纪念馆,深刻感受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付出的牺牲与努力。村民捐赠的老照片、褪色的行军水壶和斑驳的作战地图,无声诉说着烽火岁月。
夏日的热浪挡不住“医路・健行”志愿先锋队的脚步,志愿者在基层的忙碌身影、下乡调研的认真态度、入户服务的亲切话语、走访老兵的专注神情,都成为这个夏天最动人的风景。此次服务,是一次专业知识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志愿者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为未来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筑牢了坚实根基。
通讯员:钱锐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