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职业技术大学友嘉智能制造学院“家风新语‘嘉’传薪火”——姜韵嘉人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乡风淳朴,底蕴深厚的淳安县姜家镇。青年学子们将青春热情融入文化传承,在基层一线探寻优秀家风的时代价值与创新路径。
实践团出发前合照
“姜”心向党明灯亮,嘉风传薪信念扬
实践团叩开郭村村老党员王能传、姜家村文化员汪伟花的家门,王能传和汪伟花以身说教为青年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微党课。王能传坚守“爱国爱家”家训,将子女悉数培养成国防军官、医械专家、警校英才,三代人以热血守护家国安宁;汪伟花继承父亲(原村党委书记)为民初心,创新“数字门牌”“一户一牌”家风载体,让千年家训“活”在村民指尖。这堂浸润式微党课,让实践团触摸到“忠党报国”家风如何深植血脉、烛照前行。
郭村村模范家庭王能传家
与姜家村文化员汪伟花访谈现场
姜家村数字化门牌
姜山如故承厚蕴,村韵话廉溯渊源
实践深入姜家镇,与文化“掌灯人”深度对话。郁川村文化员唐旭华深情追忆唐敦禄等六位烈士的红色足迹,向实践团阐释“红色郁川”品牌如何将革命基因融入村风民风;更详解“红色+非遗”的融合密码——索面如何从“新四军粮”蝶变为“福寿面”共富金名片。章村村村委委员江莹向实践团勾勒“忠孝传芳”图景:十二年文化节成风化人,忠孝堂凝聚根脉,“忠孝大米”转化价值促增收。实践团见证村干匠心,古老家训,正借由文化员的匠心与村干的担当,焕发驱动乡村善治的时代伟力。
与郁川村文化员唐旭华访谈现场
与章村村村委委员江莹华访谈现场
姜祠寻脉家声远,嘉训流芳德泽长
团队步履不停,探寻姜家镇文化礼堂、宗祠及书院。青年们在郭村村见证跨越千年的精神图谱——瀛山书院内,朱熹“源头活水”的治学精神仍在流淌;汪氏宗祠中,“贡元”“文魁”匾额串联起“读书→入仕→报国”的价值链条;章村村五星级文化礼堂成为忠孝文化的璀璨舞台,节庆活动在此薪火相传;忠孝堂里,“本”字牌匾昭示子孙不忘根本。当青年指尖拂过明代“息事成仁”匾、清代科举捷报,历史长河中的家国担当轰然回响。
郭村村瀛山书院考察现场
郭村村汪氏宗祠考察现场
章村村文化礼堂
章村村章氏宗祠考察现场
姜囊蕴秀传嘉礼,匠心承韵寄新章
实践团成员与各村村干部围坐一堂,指尖轻捻彩线,共制承载深意的手工香囊。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绣入的不仅是对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深切追思,更是对赤诚初心的无声致敬。红绳缠绕,金线穿梭,方寸锦帛之上,青年们将滚烫的红色薪火与炽热的乡村振兴愿景,密密缝织。这小小的香囊,是技艺的传承,是精神的寄托,它以非遗的芬芳包裹着信仰的种子,在青年手中传递,在乡土间扎根,成为连接峥嵘岁月与锦绣前程的生动注脚。
香囊制作现场
此次调研是一场青春力量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当古老家风找到活态传承的密码,便能绽放出照亮乡村治理、凝聚族群认同、赋能产业发展的时代光芒。后续,姜韵嘉人小分队将继续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为探寻新时代家风文化传承的普世路径与有效模式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吴翌晨、刘通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