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看看这张图,器官捐献就像给生命换了个‘接力棒’,能让濒危者重获新生!”7月的宁波,骄阳似火,宁波卫生职院护理学院“明眸追光”志愿服务队的00后大学生们,正顶着烈日,在社区、商场、地铁站向居民科普器官捐献知识。这个暑假,他们化身生命传承的“追光者”,用专业宣讲、创新互动搭建起器官捐献的“爱心桥梁”,让更多人读懂生命延续的意义。
专业赋能,夯实宣讲“基本功”
“每一份捐献意愿都连接着两条生命,咱们得把政策讲透、把原则说清。”在“生命之约,大爱传承”专项培训现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汪敏结合10余年的协调经历,为队员们详细讲解器官捐献“自愿无偿、公平公正、保护隐私”三大核心准则。宁波市红十字会的邱磊则通过模拟社区大爷的质疑、年轻父母的顾虑让同学们分组应对,带领队员们从“理论”逐步过渡到“实战”。“爷爷,器官捐献不会影响遗体完整性,这是有法律规定的!”队员谢嘉静的回答既专业又亲切,赢得邱磊连连点头:“就得这样,把专业词变成家常话,别人才会听得进、听得懂”这场培训,为队员们注入了敢讲、会讲的底气。
走街串巷,让理念 “接地气”
带着所学的知识,队员们走进社区、献血屋、地铁站,把“生命课”开到群众身边。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队员陈思羽用宁波方言讲起海曙老人王阿婆的故事:“王阿婆82岁时签了捐献卡,她说‘我这辈子没做过啥大事,这把老骨头能帮人,值!’”。70岁的陈奶奶听完后抹抹眼角:“这是积德的事,我回家跟儿子商量商量。”在献血屋,队员们与献血者面对面、心贴心:“您献的血能用于救急,器官捐献更能救命,都是一样的善心。”正在献血的00后小吴听完,当场扫码登记:“以前觉得离自己很远,现在也想试试,毕竟这是一件很有意义、充满大爱的善举。”在地铁站和商场,队员们递上宣传单,用三句话讲清器官捐献的核心:“自愿的、无偿的、能救人的。”遇到驻足询问的人群,就坐下来慢慢聊,听一听他们的疑惑,再将疑惑一一解开。
互动体验,让大爱“记心间”
7 月 6 晚,一场“生命接力嘉年华”活动在地铁5号线曹隘站举行,“硬是”把一个严肃的话题变成了暖心的现场互动。队员们手绘的生命图谱前围满观众:“这是心脏,像个泵;这是肾脏,像过滤器……”叔叔阿姨们指着图谱,跟着队员念“器官口诀”。在“生命接力区”,市民纷纷领养小多肉并承诺“要好好照顾它,就像爱护生命一样”。“心愿便签”墙上贴满了密密麻麻的祝福语:“愿每个生命都有第二次机会”“为勇敢者点赞”。“争分夺秒”丢沙包游戏里,大人小孩齐上阵,接到沙包就得答一个小问题 ——“器官捐献要谁同意呀?”“自己同意,家人也得知道!”欢声笑语中,知识就记牢了。
据悉,该校“明眸追光”志愿服务队已走进 12 个社区、2个献血屋,累计服务群众 800余人次,收集有效调研问卷 400 余份。“接下来,队员们将整理调研数据,打磨宣讲内容,把‘生命课’继续开下去,让青春力量照亮生命延续的每个角落,让大爱之花在更多人心中绽放。”志愿队指导老师,该校护理学院学工办主管徐萍说。
作者:陈磊、徐萍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