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职大文旅学院:以青春之力书写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章来源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时间 : 2025年05月21日 10:39:38
|
金华职业技术大学
|
2025-05-21 10:39:38

“文化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用青春之笔续写未来。”这是旅游 231 班团支书姬艺芯同学在去年暑期到金华市泉口村参加社会实践后,于朋友圈写下的一句感悟。近年来,金职大文旅学院紧扣红色根脉、非遗传承、校地协同三大主题,通过多元化实践路径,探索出一条“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模式,为新时代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本。

红色根脉:在田野中淬炼青年担当

如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文旅学院红传服务团队给出了答案。这支由退伍复学大学生组建的团队,历经 18 个月的深度调研,足迹遍布浙江省 95 个红色村庄。最终,他们撰写了 14 万字的调研报告,精心设计了 32 条红色游览线路,搭建起覆盖全省的红色资源库。团队采用“个性化定制 + 全平台宣传”模式,助力红色村庄激活业态,推动政府、院校、红色资源地与研学群体四方联动。这一实践成果不仅获得了金华市文旅局的高度认可,还作为浙江省唯一项目亮相 2024 年全国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成为青年力量赋能红色传承的典型案例。

非遗传承:让传统与青春“双向奔赴”

“我们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传统优秀文化,让传统非遗文化变得可触摸、可参与。”学院团委负责人王珏介绍道。面对非遗传承如何突破代际壁垒的难题,学院以“浙忆犹新”实践队为先锋,以非遗社团活动为载体,点面结合、全面推进。“浙忆犹新”实践队先后在金华山嘴头社区开展沉浸式非遗工坊活动,在金华市杨垅畲族村举行糍粑手作坊、民族服饰体验、改编版竹竿舞等多项民俗活动。他们还将祭灶、守岁等习俗转化为互动体验,吸引 Z 世代通过小红书分享“春节家风故事”,收获无数点赞。学院还以社团为依托,在青年群体中传播优秀传统非遗文化。茶艺社、舞龙舞狮社、太极社结合自身特色,定期在学生群体中开展非遗文化沙龙。2024 年,各社团共开展 140 余场活动,参与人数超 3000 人次,受到广泛欢迎。

校地协同:在绿水青山间书写育人答卷

学院将课堂延伸至山水之间,与金华双龙风景区管委会共建“绿行志愿队”,开展植树护绿、生态宣讲等行动,将“无痕旅游”理念融入景区治理;双方联合打造的“行走思政课”,以 5 公里毅行串联红色记忆与生态文明,让学生在双龙电站旧址感悟奋斗精神。

自今年 3 月双方签约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已就景区管理、智慧旅游、文化创意等多方面达成合作意向。目前正在火热进行中的金华山新媒体大赛,就是将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转化为服务景区的实践成果,构建起“学用一体”的育人闭环,推动“思政引领 + 场景育人”深度融合,培育了一批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文旅新锐。

学院通过“红色根脉+非遗传承+校地协同”三维路径,构建起“调研-实践-传播-反哺”的闭环模式,打造出可复制的经验范本。在刚刚结束的浙江省第十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文旅学院师生团队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收获红色专项赛金奖 1 项,主体赛铜奖 1 项。

从红色村庄的深耕,到非遗工坊的创意迸发;从校地协同的多元探索,到挑战杯舞台的精彩亮相,金职大文旅学院始终以青年之力,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正如学院院长索奕双所言:“文化传承需要青年用脚步去丈量、用创新去诠释。我们将继续扎根大地,让每一份实践都成为乡村振兴与文化强国的青春注脚。”

作者:王珏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