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以科技赋能农业 以耕读培育英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生学院举办劳动技能大赛
文章来源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时间 : 2025年05月05日 14:32:00
|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
2025-05-05 14:32:00

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一场融合现代农业科技与劳动教育的技能比拼在温州种子种苗科技园火热上演。4月29日下午,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以“耕读五育·技绽芳华”为主题,举办劳动技能大赛开幕式。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长郑晓杰告诉记者:“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坚持‘农者乐耕、耕读至真’育人理念,创新打造‘耕读四季’劳动育人品牌,结合二十四节气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四季劳动活动。”

IMG_8483.jpeg

(图为无人机飞行技术大赛现场)

据悉,农生学院建有省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双高专业群(A类),自21年起已连续第5年举办劳动技能大赛。本届大赛以“耕读五育·技绽芳华”为主题,开设“农用植保无人机操作”“农用拖拉机驾驶”“植物DNA快速提取”“创意面包烘焙”等系列特色赛项,涵盖学院六大专业的核心岗位技能,共吸引286名学生积极参赛。

耕读启新篇:以劳树德,铸农匠之心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基因图谱到智能农机,我们始终以‘知农为农’的初心扎根大地。”设施农业23-1班学生李泽斌的发言,道出了农科学子的时代宣言。开幕式上,农生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耀勇指出,本次大赛是“厚德崇农、勤耕力读”院训的生动实践:“通过劳动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我们既培养现代农业技术能手,更塑造服务‘三农’的赤子情怀。”

IMG_8482.jpeg

(图为大赛总指导陈耀勇做赛前动员)

赛事设计凸显产教融合特色:农用无人机飞行技术赛项要求选手独立完成无人机设备的调试以及智能航线规划;植物DNA快速提取赛项考验选手分子育种核心技术;农用拖拉机驾驶则模拟真实春耕场景……通过比赛中的情景模拟,同学们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田间生产力,展现“精耕细作”的工匠精神。

image.jpeg

(图为参赛选手正在操作农用植保无人机飞行)

科技显身手:以劳增技,修农匠之艺

在无人机竞技区,设施农业专业学生傅若芸正通过遥控装置操控设备,重达80公斤的无人机在模拟农田上空划出精准航迹。“航线偏差需控制在15厘米内,才能确保药剂喷洒均匀覆盖作物冠层。”指导老师雷炜潇介绍,该赛项对标智慧农业企业用人标准,选手需同步完成设备调试、故障处理等项目。不远处,农机驾驶赛场的轰鸣声与掌声交织,选手们驾驶拖拉机完成限位通行、紧急避障、倒车入库等系列操作,误差检测精确至厘米级。

image.jpeg

(图为参赛学生正在驾驶农用拖拉机)

生物实验室里,一场“无声的较量”同样激烈。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学生池晓飞在70分钟内完成DNA提取、电泳检测全流程,其操作规范被评委称为“教科书级示范”。农生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施海肖表示,“这些赛项紧扣现代农业‘生物技术+智能装备’双轮驱动趋势,使劳动教育成为科技兴农的实践课堂,是学院‘耕读五育’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image.jpeg

(图为参赛选手正在制作植物DNA提取液)

育人结硕果:以劳培志,践农匠之道

作为浙江省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省级试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生学院持续创新“耕读五育”人才培养模式,将“劳动教育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田野思政课”“劳动大讲堂”“劳动学分手册”等载体,将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数据显示,近三年该院毕业生在智慧农业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领域的就业率达98%,累计培育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近1700余人。

“劳动技能大赛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三农'情怀的熔炉。”大赛总指导陈耀勇说道。随着乡村振兴的战略深入推进,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生学院正以“耕读育人”为支点,构筑农科教一体化劳动育人体系,通过“铸农匠之心、修农匠之艺、践农匠之道”,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培养优秀“三农”人才。正如参赛学子在开幕式宣誓所言:“让青春沾满泥土的芬芳,用科技点亮田野的希望。”在这片孕育创新的沃土上,新时代农科人才正在书写科技兴农的答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