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这位职校教师申报项目成功入选区级非遗!
文章来源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04月29日 13:28:33
|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2025-04-29 13:28:33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九批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徐金波申报的古琴艺术(萧山浙派)成功入选。这场跨越千年的传承故事,不仅有琴声悠扬的雅韵,更凝结着一位非遗守护者的执着求索。

浙派古琴,发源于南宋时期的浙江,以“清、微、淡、远”的意境著称,追求琴乐与文人精神的融合,其演奏风格讲究“微、妙、圆、通”的音色,经典曲目如《潇湘水云》《渔歌》等传承千年。“萧山浙派”则是浙派古琴在萧山地区的本土化发展,既延续了传统浙派的美学精髓,又融入了萧山地域文化特色。萧山古琴深植于钱塘江畔的地域文化,既有浙派“清微澹远”的审美内核,又融入越剧、湘湖诗画等本土元素。

多年来,徐金波深耕古琴艺术的推广与普及,让古琴“活”在当下。为纪念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5周年,他出版的专著《青少年学古琴(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深受公众喜爱。他还长期活跃于各种公共文化平台,如“亚运文艺赋美”、杭州市2025年世界读书日启动仪式等,通过精彩的演出推广古琴艺术,打破公众对古琴“高冷”的印象。

徐金波创作的古琴曲《夜听琴》,改编自越剧经典唱段,用古琴演绎吴侬软语的婉转,让传统戏曲与现代琴韵碰撞出新火花。他坦言,目前正在创作一首真正属于萧山的琴曲,“压力虽大,但使命在肩”。 南宋时期,萧山古琴家徐理所著《琴统》奠定了古琴理论根基,虽未专述萧山琴艺,却为后世留下珍贵文化遗产。20世纪初,萧山籍古琴大家沈草农(1892-1972,名烈炎,号草农)辗转上海、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始终坚守琴道,他与上海琴家张子谦、北京琴家查阜西合著的《古琴初阶》,成为全国古琴复兴的重要推手。徐金波为厘清萧山古琴传承谱系,多次赴进化镇寻访沈草农后人,查阅古籍、探访养老院老人,用实地考证串联起断裂的历史记忆。

“古琴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它应该在街头、在课堂、在孩子指尖重生。”早在2013年,徐金波就在杭科院创立了古琴社团,开设古琴课程。未来,他将继续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与街道、社区、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合作共建非遗课程,让孩子从小触摸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平台与三尺讲台的双向赋能,徐金波老师正以琴为媒,书写新时代的“非遗薪传”故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