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的核心功能,2025年4月25日,由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指导、中国教育在线、来广营乡人民政府、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校发展与学生学业评价专委会主办,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朝来农艺园、北京中教互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北京市朝阳外国语学校、北京市大峪中学承办的“北京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与教学展示活动”在北京朝来农艺园成功举办。
朝阳区来广营乡乡长宋玉婧、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实践教育专家陶礼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教研室主任梁烜、北京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专委会理事长刘玲、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教研室王玲玲、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晓伟、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校发展与学生学业评价专委会吴凤新、北京朝来农艺园总经理周京东及中国教育在线相关负责人悉数到场。
本次活动吸引了全市各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校德育主任、劳动教育负责人及专家代表共60多所机构参与,200余师生通过课程展示、研讨交流、农场实践等形式,构建科学学习新样态,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开幕式上,来广营乡乡长宋玉婧致欢迎词。主办企业及基地运营方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中教互联总裁赵欣代表企业致辞,并表示会努力将园区建设为北京中小学劳动教育及实践活动基地标杆。
在活动环节,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师生通过双师课堂教学,将现代农业的基础知识、工程思维与劳动实践一体化结合,实现了课程设计的“实践性、跨学科性和时代性”教学目标。农场参观环节,师生们体验到了户外教学的独特魅力,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也为教师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教学思路。
研讨会上,中教互联副总裁张尉为大家讲述了现代农业发展史,同时分享了公司在教学活动中提供的丰富课程资源。来自教育界的专家与一线教师们共同探讨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活动最后,马宪平会长和陶礼光老师进行了会议总结。通过这次活动的举办,大家对于“科技+劳动”的融合教育模式达成了一致共识,即核心素养时代,学生离不开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活动。深度学习需要双师课堂,这是必然趋势,也是挑战。数字化时代一定是要让学生体验物联网,区块链、大模型所带来的深刻的变化,万物皆可联,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孩子们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优化的不只是农作物产量,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能得到发挥。这是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思维范式,物联网连接田间与课堂,育人早已不再局限于培养普通劳动者,而是致力于培养智慧农业时代的先锋人才。这些场景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正在重塑劳动教育的新形态。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市劳动教育向“科技赋能、多元融合”迈出坚实一步,为全国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范例。
作者:冯熹瑶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