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场景革命中的思政课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沉浸式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新生态
文章来源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04月17日 09:30:04
|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025-04-17 09:30:04

从历史烽烟中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到乡村振兴浪潮下的田园村落,到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成都科创生态岛……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的第10年,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指引,打破传统教育边界,构建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新生态。这一实践不仅是对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生动响应,更以场景革命推动课程供给侧改革,为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注入全新动能。

一、空间破壁:重构国家安全教育立体场域

校园围墙的消融,带来教育场域的无限延伸,学院将国家安全教育的物理空间从教室拓展至城市肌理、乡村脉络与产业前沿,打造出“四维联动”的立体场域。

校园游园会变身“安全实验室”

在校园国家安全教育游园会上,“安全知识知多少”问答接龙、“安全隐患来找茬”、VR“亲历”战场……20个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知识被转化为10余个沉浸式场景。这种“游戏化重构”精准契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中“增强课程体验性”的要求。

城市地标化身“历史教科书”

在成都市人民公园,马克思主义学院雷康玲老师在成都一号防空洞开展情景教学,将百年防空洞变为国家安全教育的“时空隧道”。学院团委汤蕊菁老师以“从保路运动看新时代国家安全”为题,通过“时空对话”引发学生深思。这种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现场即课堂、文物即教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沉浸式场景中感受国家安全的历史纵深。

田间地头、科创空间皆是实践讲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肖星月老师把讲台搬进官塘村乡间庭院,从河姆渡碳化稻种讲起,手持古稻种标本与现代杂交油菜籽展开“农耕文明的时空对话”,阐释“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安全观。在成都科创生态岛,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璐老师将课堂“搬”入展馆,带领学生通过互动展项、模拟实验和VR技术,沉浸式学习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等知识,以场景化教学延伸教育触角,激发青年学生技能报国的使命感。

二、资源整合:释放协同育人乘数效应

学院打破“单兵作战”的传统模式,构建起“校-地-村-企”协同育人共同体,通过资源跨界融合释放“1+1>2”的聚合效应。

校地联动织密“安全网”

学院联动四川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基地,在讲解员引导下参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广场”“主题岛互动区”等,深刻理解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的重要使命。联合官塘村打造“乡村振兴安全课”,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乡土实践。

教育反哺社会,志愿者面向人民公园的游客、官塘村村民进行国家安全普法宣传。游客说,“没想到旅行途中还能补上国家安全这堂课”,更有公园里的“书法大爷”即兴写下“安邦定国千秋业,居安思危万事兴”,国家安全意识潜移默化扎根老百姓心间。

校企协同培育“新工兵”

学院加强产教协同,邀请科创岛专家开展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专题讲座,组织学生攻防演练,推动“技能报国”与国家安全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将专业技能转化为守护数字疆域的实际行动,助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主体协同构建育人“共同体”

学院构建“党建领航·团旗聚力·教学强基”协同机制,整合多方资源,形成育人“共同体”。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学科优势,深化学生理论认知;团委组织国家安全知识竞赛、游园会等活动,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教育实效;辅导员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共同体”联合开展校外实践活动,推动教育内容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筑牢国家安全青春防线。

三、共生共长:构建可持续教育新生态

学院通过机制创新,致力于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从“活动式创新”向“生态化发展”跃迁。建立“场景-问题-知识”螺旋课程优化机制,将实践活动中的在地资源融入国家安全理论课堂,以“社会大课堂”实践迭代“小课堂”教学,推动课程体系“动态进化”。积极寻求校、地、社、企机制化联动,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衔接机制,使国家安全教育成为多方价值共创的枢纽站。

正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勇所言:“教育不在远方,就在此时此刻的生活场景中蓬勃生长。这种突破四面墙,接上‘地气’的思政课,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最佳土壤。”这场教育变革不仅是教学形式的创新,更是一个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作者:段水仙 、张德荣、李娟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