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首次为国际学生开设乒乓球特色课程,创新性地将巴黎奥运会团体赛制融入课堂教学。课程以“团结协作、拼搏进取”为核心,通过实战模拟、角色体验(执裁)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让国际学生在挥拍竞技中感受国球魅力,在团队协作中深化友谊,生动诠释了“更团结”的奥运精神。
跨国组队拼竞技,共筑团结强纽带
本次课程打破国籍界限,32名国际学生组成10支跨国团队,每队至少3人,严格参照巴黎奥运会团体赛规则展开角逐。赛程设计独具匠心:首场为双打,后续四场为单打,每名队员需至少贡献一分方可获胜。通过大循环赛制,各队需与其余9支队伍轮番对阵,既考验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也锤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国际学生们在赛场上默契配合,场下相互鼓励,乒乓球的跳跃轨迹串联起不同文化的共鸣,赛场内外洋溢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和谐氛围。
以赛促学强技能,实践育人显成效
教学比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生动的实践课堂。学生轮流担任裁判,在执裁中深入理解比赛规则:从擦网重发、擦边球判定到规范抛球与计分,每一个细节都成为学习契机。这种“学用结合”的模式,既夯实了学生的乒乓球理论功底,也培养了其自主组织赛事的能力。课程还特别安排国际学生观摩巴黎奥运会男团决赛(中国vs瑞典)的经典对决,通过国乒队员精湛技艺与顽强拼搏的实例,激发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感受中国乒乓文化中“为国争光、永不言弃”的深厚底蕴。
将思政融入体育,以文化润泽心灵
本次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典范。国际学生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深刻体会到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体育文化的交融。一位参与学生感慨:“这场比赛让我明白,体育不仅是竞技,更是跨越语言和国界的对话。”课程通过“小乒乓”架起“大桥梁”,既提升了国际学生的运动素养,也增强了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文明互鉴增添了一份力量。
此次创新教学成果显著,不仅展现了学校体育育人的高水平,更以体育为载体,向世界传递了开放包容、团结奋进的中国声音。未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让更多国际学生在运动中感知中国、联结世界。
通讯员:王浚骁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