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公示了“首批全省高校骨干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单,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榜。这一荣誉的取得,标志着该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建设成效得到了高度认可。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于2020年11月独立设置,作为直属学校党委管理的二级教学单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院姓马、在马言马”为根本遵循,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院建有首批省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和全国首个“中国工业精神”馆。近五年师生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40余项,居全省高职前列。学院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基层党建先进单位,建设经验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报道40余次。
一、红色工业铸魂育人,“四位一体”聚力课程创新
学院立足工科类职业院校特色,创新性构建“五化融合” 育人体系,将红色革命文化、天府文化、工业文化、专业文化、校史文化深度融合,在全省高校中率先成立“红色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投入1500余万元建设3000平方米的“工业博览馆”和全国首个“中国工业精神”红色文化馆,打造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基地。通过讲好红色工业故事,把红色文化融入工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符合实际、特色鲜明、成效突出的育人新范式,获批四川省首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和四川省工业文化普及基地。
此外,学院坚守教学中心地位,以“四位一体”高质量课程建设为核心,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专题讲座”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专题化”“平台化”“品牌化”“常态化”四化协同,实施“达标”“优质”“示范”进阶计划,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同时,与同济大学共建优质教学资源库,为教改提供有力支撑。
二、“双高”团队引领发展,“以赛促教”打造教学标杆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化程度高、梯队结构优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任思政课教师59名,师生比1:315,位居全省高校前列;高级职称18名,占比31.58%;拥有博士3名,在读博士4名,并汇聚省级专家2名、市级专家7名,特聘四川大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担任客座教授,形成了“双高型”教师队伍。
在教学竞赛方面,学院创新构建“以赛促教”质量提升机制,实施“1+N”团队比赛模式,近五年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屡创佳绩:获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全省特等奖等多项比赛荣誉,获奖等级和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在科研方面,学院实施“1+N=X”计划,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共建科研平台,近三年立项多个省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及厅局级以上课题。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三全育人”精准推进,“大思政课”融汇协同育人
学院始终秉承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创新实施“七个一”精准思政行动,实现每名思政教师对接一个学院、一个专业、一个班级、一个社团、一个寝室、一名学生、一个社区,打造“零距离”育人网络。依托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打造文化育人、网络育人、理论育人和心理育人等省级思政工作精品项目5个,创新构建思政教育、心理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协同育人新格局,经验获人民网等多次报道。《构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网络思政育人体系,开创“1223”工职特色网络思政育人新局面》被“中国青年报”评为2020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示范案例。学院注重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思政教师参与建设省级“三全育人”标杆院系1个,省级“三全育人”典型学校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示范课程7门、示范团队1个,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省级党建样板支部各1个。
四、“一体化”共筑育人网,“匠声传习”传播理论新声
学院积极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与30余所学校常态化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竞赛、集体备课等系列活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同时,学院以工业博览馆为核心平台,依托红色文化馆,面向全省中高职学校、成都区域中小学生,举办“蜀艺成工” 工业文化节、“工业百年・技能报国”等系列活动,培育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接待15000 余人次研学,成为集思政教育、科学普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重要平台。
学院还打造了 “匠声传习” 理论宣讲品牌,构建 “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专家、教师和青年学生”相结合的 “大宣讲”格局,用工匠声音传递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近三年已培养市级师生宣讲团成员9名、校级30名,累计开展宣讲100余场,受众达20000余人,被人民网、四川党建网等专题报道。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全省骨干马院建设为契机,紧盯全省一流马院建设目标,以红色工业文化研究应用为品牌,深入实施“党建引领育人行动、红色工业擎旗行动、思政课程提质行动、思政教学增效行动、思政教育创新行动、思政教师拔尖行动”,高质量完成骨干马院建设任务,切实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推动省内马院实现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孙玲玲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