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举措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
文章来源 :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5年03月21日 09:25:21
|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2025-03-21 09:25:21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学校事业发展攻坚项目和重点任务,针对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什么、怎么融”等难题,通过探索“党建+N”工作法,建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体,建优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团队,有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事业的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有力推动党建与业务“一体融合,一融双高”。

党建“促”专业内涵建设,建强交通专业发展融合体。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把航定向、科学规划的领导作用,按照“体现行业特色,服务区域发展”的定位,践行“建设交通强国,当好开路先锋”的使命担当,坚持“党建引领 行业赋能 匠心聚力”的发展思路,主动对接广西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以“双高”建设为抓手,统筹优化专业布局,联合广西交通运输部门、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平陆运河集团有限公司等政、行、企党组织,共建“开路先锋”协同创新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突破口,重点建设路桥、汽车等4个高水平专业群和航海技术、智能交通技术等4个优质交通专业群,全力打造“四高四优”具有交通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全领域服务“铁、公、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党建“优”干部队伍建设,建强职教人才发展融合体。坚持党管干部和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责任,围绕“双高”建设目标打造人才链,努力铸造躬耕教坛的改革“主力军”。深化“红润师德”“师说师行”党建品牌建设,出台加强党建引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党委联系高知识群体工作制度,创建“交智荟”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品牌,持续完善“优秀教师”“师德典型”“奋进交院人”等教师荣誉体系,突出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精准指导与支持。选树党员先锋岗,示范引领广大教师心怀“国之大者”,奋力实干建功。

党建“推”产业学院建设,建强产教协同发展融合体。推动二级学院党组织主动对接区域行业、企业,结合专业特点,发挥技术优势,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创、发展共谋等共建党建联盟。依托校企党建联盟,形成联盟单位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作用充分发挥的集聚效应,让党建工作在深化校企合作中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校企共建路桥科技、智能汽车等自治区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带动运管、轨道和航海专业群产业学院建设。将党建共建融入产业学院建设全过程、全周期,完善校企党建交流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产学研创联动机制,构建“党建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互进”的产教融合良好生态,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党建“增”服务能力,建强创新驱动发展融合体。开展“行动党支部”建设,建设“‘开路先锋’十百千交通科普服务”等品牌,升级建设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军民融合的高水平服务发展平台。一是服务广西“交通强区”建设,成立交通行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技术研究院,以科研合作赋能交通产业发展,在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出行及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无人化等方面实现技术或管理创新。二是服务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建成中国—东盟(广西)交通运输教育培训中心,整合行业资源建成自治区级综合交通运输科普基地、交通文化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年均培训5万人次以上。三是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立足广西军队士官直招定点培养院校、交通战备广西训练基地优势,“政军行企校”多方协同建成集国防教育、技能技术培养、交通战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优质兵员储备培养基地(学院),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军事人才,打造独具交通特色的“交院从军”文化。

党建“壮”帮扶能力,建强乡村振兴发展融合体。学校扎根东兰革命老区,找准“地方所需,交院所能”契合点,助力“红色老区”“绿色生态”“五色东兰”振兴发展。发挥专业群资源优势,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学院,组建专家服务团,承担乡村振兴技术服务、国土空间规划等服务职能。开展项目帮扶工作,深入挖掘帮扶村资源禀赋,推动实施“党支部+公司+合作社+电商”产业发展模式,帮扶援建万亩油茶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项目,形成了“一村一产业一特色”的强劲发展态势。为当地乡村旅游规划、民宿设计、生态景观优化、古老村落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助力乡村文旅融合。开展消费帮扶工作,通过农副产品进校园、直播带货、消费帮扶营销大赛、研发电商平台等方式,及时化解农产品滞销问题,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党建“带”群团协同化建设,建强学生全面发展融合体。强化党团一体化育人功能,加强青年学生政治引领,构建“青芽育底色—青苗提成色—青锋增亮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阶培养模式,全面实施具有交职院烙印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建强交职院特色的“立德、润心、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品牌,构建“组织体系联建、梯级网格联动、标杆样板联创”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发挥党员名师工作室、高水平辅导员工作室辐射作用,打造“初心会谈”“清风讲堂”“匠行营地”等社区学生的“身边学堂”,切实践行“一线规则”,形成“育人有载体,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党建引领、团学一体的工作格局。

党建“联”国际交流合作,建强跨境互惠发展融合体。积极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主动扛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耕职教“走出去”品牌的职责。通过校企跨境协同、区域联动,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综合交通运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别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国际化应用,形成了职业教育“携企‘走出去’、产教同行”境外办学新格局。联合东盟国家院校、中国驻外企业、东盟本土企业共建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主动服务交通运输企业“走出去”,建设国际化交通土建人才培养基地,举办国际化现场工程师(印尼)试点班,推广“中文+职业技能”“中文+技术创新”培训。主持开发国际化交通土建专业职教标准,开发“岗、课、证”融通的多语种教学资源,优化交通土建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体系,面向国际留学生、东盟本土学生、交通企业海外员工等不同需求,实现“服务、培训、创新”全流程综合配套服务,助力东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数字化道路建筑技术、道路新材料、筑路技术研究,建立智慧公路病害、灾害信息一体化检测系统,为东盟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道路工(陈湘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