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微光·艺匠”寒假社会实践队的一群青年学子背上行囊,踏上了返回家乡的寒假实践之旅。此次实践,不仅是青年学子与昔日母校的一次深情告白,与非遗技艺的一场深度对话,更是一回关于艺文化的寻根之旅。
篇章一:火炬接力,以艺为桥——艺院学子寒假母校行
一、重返校园:当青春与青春相遇
2月13日,东海县金桥实验学校的操场上,冬日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工艺美术学院“微光艺匠”寒假实践团学子的肩头。他们踏进熟悉的教室,面对500多名高三学子热切的目光,开启了“传递梦想火炬,搭建技艺桥梁”主题宣讲。
“高考不仅是人生的转折点,更是探索兴趣与使命的起点。”吴昕燚以自身经历为引,讲述从普通高中生到非遗传承实践者的蜕变。PPT上,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七星桥畔白塔流光到非遗大厅技舞飞扬,台下惊叹声此起彼伏。苗宇轩同学着重解读学院“艺”文化特色和“匠”文化育人模式:“我们的课堂在博物馆、在非遗工坊、在旅游景区——学设计不是画图纸,而是让传统技艺‘活’在当代生活中。”
二、美育润心:让艺术唤醒沉睡的种子
“你们知道吗?扬州漆器的‘点螺’工艺,需要用0.1毫米的贝壳切片拼出千里江山图。”杨睿举起一枚学生创作的螺钿胸针,阳光下,贝母碎片如星河闪烁。她从工艺美术的“技”与“艺”切入,展示学院课程如何将玉雕、漆器、泥塑等非遗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在这里,传统文化不是课本里的符号,而是你手中能触摸、能创造的美。”
互动环节,高三学子们争相提问:“零基础能学工艺美术吗?”“非遗行业有前途吗?”实践团成员以学长姐的亲切姿态答疑解惑。一名女生在笔记本上写下:“原来职业院校不是‘退而求其次’,而是通往匠人之路的新起点。”
三、桥见未来:工艺与技术的传承交融
在金桥实验学校李主任的细致安排下,实践团同学们的回访之旅进一步升华。他们参观了东海县金桥实验学校的桥文化馆。馆内一座座著名桥梁的文化、历史及建造技法让同学们大饱眼福。“这些古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文化基因的载体。”李主任的解说从桥墩雕刻的莲花纹讲到《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再延伸至现代桥梁美学设计。或许是技和艺的传承使然,馆内竟有扬州历史文化的地标性建筑——五亭桥的模型,“就像这座桥连接两地,工艺美术也在连接过去与未来。”董宏宇指着文化馆内的五亭桥模型说道。
篇章二:以刀为笔,以晶为纸——非遗传承中的守破离
(一)探秘工作室:水晶里的西游宇宙,非遗技艺的奇幻表达
推开徐利剑工作室的门,仿佛踏入了一座由水晶构筑的《西游记》艺术殿堂。学生们瞬间被陈列在展架上的西游系列水晶雕刻作品吸引——天然水晶的流光与经典神话的魂魄在此交融,迸发出令人屏息的艺术魅力。徐利剑大师如数家珍般向学子们介绍他的西游宇宙:在《石猴出世》中,天然水晶的冰裂纹被巧妙转化为迸裂的灵石,孙悟空的矫健身姿在通透的材质中若隐若现;《斗战胜佛》以深色水晶为基,佛冠璎珞的细腻雕琢与水晶的天然肌理相映生辉,庄严中暗涌着力量……
每件作品都要经历上百次实地考察、文献研读和草稿推敲。徐大师轻抚着《大圣护法》的浮雕纹路说道。正是这种将文化考据融入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让他在各项赛事中屡获大奖,更让东海水晶雕刻技艺从乡土手艺蜕变为承载中华文化基因的艺术语言。
(二)对话传承人:草图上的文化密码,刻刀里的传承哲思
泛黄的素描本在操作台上铺开,上百幅孙悟空手稿令实践团的学子们屏息——盔甲云纹取自明代水陆画,虎皮裙褶皱参考戏曲戏服,火眼金睛的瞳孔比例经过光学实验验证。“非遗创新不是天马行空,而要像考古学家般严谨。”徐大师现场演示如何将《西游记》“心猿归正”的哲学意象转化为视觉语言:选择带云雾包裹体的原石,通过分层雕刻让孙悟空身影在“仙气”中渐显,既保留材质天然美,又隐喻修行顿悟。
实践队员吴昕燚在笔记中写道:“原来非遗传承不是复制老样子,而是用设计思维让传统故事长出新枝桠。”
(三)薪火永相传:青春里的文化邂逅,传承中的守正创新
在徐大师指导下,同学们拿起雕刻笔尝试创作。他们将课堂所学的构成美学、数字建模等现代设计方法与水晶雕刻技艺碰撞:有的将传统吉祥纹样解构为几何图案,打造具有未来感的水晶吊坠;有的用微雕技术在晶体内藏入二维码,扫码即可聆听对应的西游故事音频。徐利剑惊喜地发现,工艺美术学院学子对非遗的诠释既有文化敬畏,又充满破界勇气。
更令人动容的是,“微光·艺匠”非遗技艺实践队的同学们利用专业所学的视频拍摄和剪辑技术,通过镜头讲述水晶雕刻背后的文化故事。镜头前,他们化身非遗文化解说员,唱响非遗水晶雕刻的文化之声,这场新老对话,恰是工艺美院艺文化的生动写照——让青年既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非遗文化的守护者,更要争守正创新的先行者、文化赓续的探索者。“这不仅是技艺传承,更是文化传播范式的创新。”徐利剑总结道,“让青年既做非遗守护者,更当数字时代的文化摆渡人。”
结语:艺路漫漫,薪火不息
“微光艺匠”寒假实践团的与非遗文化的相约不仅局限于打卡,而是一场以艺为舟的文化之旅:用脚步丈量从母校到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非遗文化传承之路;在匠人工作室里读懂艺文化的坚守,更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响中,找到青年艺术人的文化坐标。
作为一所深耕艺文化特色的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始终将以美育人、以艺传魂的理念融入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触摸传统技艺中涵养艺术品格,在对话匠人匠心间赓续文化血脉。
撰稿:潘恒 审核:周海琴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