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统文化进校园 以文化人谱新篇
文章来源 : 光明日报
|
时间 : 2024年11月28日 10:49:15
|
光明日报
|
2024-11-28 10:49:15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志愿服务为平台、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融入课堂教学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起来

学校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宗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育、体育和专业课程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建“限选课与任选课相结合,校系两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开设“中华传统文化与艺术”线下课及“中华传统文化”线上课等8门美育课程,搭建教学智能平台,着力提高美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学校将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体育课程教学,在教授基础动作和技巧的同时,讲解文化背景及所蕴含的传统智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学校将茶艺、剪纸、扎染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融入专业教学,每学期组织学生赴基地学习实践;在校内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开设“非遗大师课”,邀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学生讲授年画相关知识。

开展主题活动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起来

学校以传统节日为契机,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载体,采取分层次引导、分阶段教育的方式,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拉近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

学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活动周等特色校园文化品牌,设立了11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社团;在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包粽子等主题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国潮正当时 非遗燃青春”非遗进校园展示体验活动,邀请潍坊风筝、潍坊核雕等20个潍坊市非遗项目及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师生现场介绍并展示制作技艺及产品,让师生近距离体验、感受非遗魅力。

融合志愿服务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学校秉持“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理念,组织师生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发展,提升师生专业技能和奉献意识。

自2018年起,学校组织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相关专业师生到潍坊市幼儿园、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培训、传统美德和文化教育。目前,开展活动350余次,服务潍坊市百余所学校300多个班级,服务师生12000余人次,荣获省市级荣誉10余项。

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技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发挥专业优势 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

学校注重将专业优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VR技术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作品、开发文创产品。

学校将杨家埠木版年画深度融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和数字艺术作品创作,借鉴杨家埠木版年画色彩、构图和故事表达方式,创作“福禄寿禧”“生肖门神”系列虚拟立体年画作品,通过二维绘画技术、三维动画技术、H5及VR技术等实现人机交互展示,让传统年画“新”起来。学校教师团队依托年画创意作品“兔门神”获得202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教改课题“非遗年画与高职‘新媒体广告设计’课程的融合研究与实践”获2022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学校充分发挥虚拟现实专业优势,用技术赋能文化传播,真正实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潍坊市博物馆开发虚拟齐国编钟交互体验作品,借助VR技术和触摸屏实现敲击编钟的效果,让古代乐器焕发新的生命力;为诸城超然台开发“苏东坡数字人”,制作AR体验景点6处,受到景区及游客的一致好评。

学校通过传承发展、专业赋能,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引导师生将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以文化人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实效。

作者:丁文利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