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跨越千里的职业教育如何实现精准帮扶?
文章来源 :
|
时间 : 2024年11月15日 09:03:17
|
|
2024-11-15 09:03:17

秀丽的杭州刺绣与生动的柯尔克孜刺绣,跨越千里相聚云端,“绣”出了职业教育精准帮扶的和美画卷。最近,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携手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学院共建国家级中华民族传统手工业非遗技艺教学资源库,依托杭州刺绣、柯尔克孜刺绣、萧山花边等非遗技艺,开展课程建设,促进民族交流,传承非遗文化。下一步,杭阿双方计划依托大师工作室,建立非遗传承人、专业教师“双导师”教学团队,从技艺历史文化、制作流程、关键技法、鉴赏能力等方面开展具体的教学设计,加强合作。这是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全面结对、精准帮扶阿职院纺织工程学院的又一实际行动。

五年的精准帮扶之路,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不仅自身完成了服装专业群的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而且助力阿职院获批了国家级“1+X”项目14个,厅级以上教学项目20余项,指导学生获首届全国技能大赛自治区选拔赛冠军,三区三州地区大赛第一、二名等多项大奖。杭职院援疆团队事迹获《人民日报》客户端等30余个市级以上平台和媒体报道,交出了职业教育如何实现精准帮扶的“杭职答卷”。

一、党建互融聚共识,杭阿共启结对路

杭职院以党建互融、组织互嵌引领杭阿两地职业院校团结发展之基。9月29日,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党总支与阿职院纺织工程学院党总支开展党建结对云互动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及双带头人工作室经验、微党课宣讲,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共建新格局。此外,双方就党建带团建开展深入交流,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微团课、民族团结交流活动,实现了双方团学组织的良性互动。

二、人员互派搭桥梁,杭阿齐筑帮教梦

“杭职院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校企合作机制、工作室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要把学到的东西带回去,帮助阿职院服装专业建设快速发展。”阿职院教师唐鑫返疆前发自肺腑地说。紧随其后,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骨干教师梁凯踏上了援疆之路,成为杭职院第4位援疆教师,现已在阿职院纺织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的岗位上工作一月有余。

杭阿双方通过人员互派,打破距离与空间的掣肘,搭建了更深入、更宽阔的职业教育合作纽带,书写了一段段动人的援疆支教故事和一个个互学互帮案例。援疆教师以满腔热忱投入阿职院示范校建设、服装制作与工艺专业建设等工作,成为阿职院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为新疆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不懈努力。阿职院纺织工程学院李代鹏、唐鑫等老师在杭职院找到了学习的“第二课堂”。千里之间,你来我往,师徒关系情真意切,帮教梦想醇香浓郁,结对合作从未间断。

三、专业互建促发展,杭阿同育人才林

针对阿克苏地区的纺织服装类产业特点和发展需求,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把建设服装专业群的成熟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当地干部师生,并交流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经验。

“我在阿职院要继续做好带徒帮教,更要为阿职院服装专业的发展做好规划,在一年半的时间里竭尽所能多做贡献。”第四批援疆教师梁凯说道。抵达阿职院后,他忙于走访考察校企合作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忙于听评课、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带动专业改革;忙于建立非遗纺织服装设计工作室和教学资源库,将教学共进、文化交融落到实处。这几日,工作室学生选拔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援疆教师在推进专业转型升级方面大展身手,以“手把手传帮带”的形式,将浙江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深植于阿克苏,努力为阿职院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

四、文化互鉴心相连,杭阿合绘民族情

杭阿双方以杭州刺绣、柯尔克孜刺绣为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前不久,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受邀参加阿克苏市原创设计服装展演,与来自阿克苏全市各片区、乡镇、街道的11支代表队共同登台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远赴千里在阿克苏大放异彩,获最佳设计奖。阿职院青年学生代表亦来杭州开展“石榴红·祖国情”文化交流活动,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小工坊 大秀场”的职业教育工作室模式受到阿克苏学子的青睐。每一次的“千里相会”都促进了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融,双方学子陶醉在各具民族风情的文化熏染之中,让一颗颗朝气蓬勃的石榴籽,在党的领导下靠得更近、抱得更紧。

杭职院达利女装学院与阿职院纺织工程学院的互动不仅是跨越千里的思想碰撞与文化交流,更是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团结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两地协奏出了一曲职业教育精准帮扶之歌。面向未来,杭职院将继续深化与阿职院的合作交流,为促进杭阿两地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繁荣进步助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职业院校绽放。

作者:杨梦芸、王天红、周梦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