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技师学院学生进行农机专业实训。学校供图
近年来,随着产业的发展,安徽阜阳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强烈。如何推动人口大市向技能人才强市转变?阜阳的答案很明确:把职业教育作为重要驱动力。由此,阜阳在全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全面打造“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和“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的“三转四像”职教模式,促进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联通和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
“‘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引了改革方向,帮我们明确了未来发展路径。”阜阳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齐明砾说。
“校长围绕厂长转”,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服务发展是导向,产教融合是关键。”在阜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宇看来,阜阳历经十余年打磨出的“三转四像”职教模式,比较系统地解决了产教深度融合的问题。
按照“校长找厂长”的基本思路,阜阳市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先后与航天科工、中电科、京东集团、江淮汽车、昊源化工等200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理想汽车订单班等特色班、订单班52个,探索出“引企入校、前厂后校、创新创业、校校合作、校外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等10多种校企合作模式。
紧密对接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职业院校,也因此收获了人才培养的红利。阜阳技师学院毕业生王袁帅,在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中崭露头角,22岁便留校任教。
通过深入实施“三转四像”职教模式,阜阳市的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内涵持续提升,全日制在校生增加到22.3万人。
“专业围绕产业转”,对接产业发展方向
说起位于阜阳所辖县级市界首的阜阳科技工程学校,当地企业金兰金盈铝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彬彬对该校在对接企业的人才供给和技术服务方面竖起大拇指,“他们真正把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方案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中”。
这句评价说到了该校校长于洪波的心坎上。在于洪波看来,破解产教融合“校热企冷”问题的关键是在源头处便让职业院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在设立专业之前,我们就借助校企联合体平台与企业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校领导带着中层干部到企业潜心调研,弄清楚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何种专业培养和技能练就路径可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只有校企齐发力,才能把人才培养好。”于洪波说。
在充分且深度地实现校企信息共享后,学校专门为企业开设了一个校企深度合作班,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均由校企双方合作制定,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双轨并行。
如今,界首正着力打造“工业强市、产业兴城”发展品牌,如金兰金盈铝业一样,深耕本地特色的再生金属、再生塑料两大资源循环利用的中小微企业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而这些企业乐于把资金投给界首的重要原因,便是有阜阳科技工程学校深入细致的校企对接服务。
在保障技能人才的按需供给方面,阜阳市发挥了部门联动作用,由人社部门牵头建立人才需求清单定期发布机制,教育部门牵头统筹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招生计划。从总体布局上使全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有重点、有计划地紧密对接阜阳市十大特色产业,尤其是八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2023年,阜阳市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点63个,2024年新增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等专业点50个。开展专业资质清查,对于不适应产业发展且招生困难的专业果断停招,如今已基本形成了新能源、医药健康等五大优势学科专业群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15个高精特新专业。
“教学围绕生产转”,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比亚迪、宁德时代、西门子等多家企业均与阜阳多所职业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育人,如建设了西门子技术(阜阳)产业学院、比亚迪(阜阳)产业学院和宁德时代后市场(阜阳)培训中心等。
阜阳市还积极引进企业的真实生产,把企业现行的技能标准、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嵌入教学全过程,把企业的专家、能工巧匠和国内知名的世赛教练、专业导师聘任为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师,让企业深度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工作。
阜阳技师学院与北京航天新风校企合作打造一流智能制造专业群,专门组建生产班,每年选拔30名优秀师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锻炼;北京航天新风选派8名“大国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驻校任教。位于阜南县的阜阳理工学校与纽龙船舶合作建立船舶发动机关键中小零部件制造生产线,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共同培养具备实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等,助力越来越多的职业技能人才加速成长。
“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这段话成为阜阳市无数职业院校校长的办学“座右铭”。踏实、接地气、淳朴,皖北人特有的性格特征也成为阜阳职业教育的发展底色。
“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勇担使命,努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赵宇说。
作者: 方梦宇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