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必须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关键。近年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聚焦强化“大党建”引领、“大协同”联动、“大队伍”赋能等关键问题,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领导统筹、责任落实与监督问责、评价考核、协同联动、指导培训、示范引领、资源保障等相关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全面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强化“大党建”引领,促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融合。学校强化“生命线”意识,自觉站在办学方向、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要求的高度,从战略高度上、整体上认识和把握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从而有效开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是建立领导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深化改革。党委坚持“第一议题”制度,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新精神。制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十四五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年度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任务,制定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三全育人”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判师生思想政治状况,研究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
二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一方面,制定《二级学院党总支委员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等,压实二级学院党总支、党支部(教研室)和教职工主体责任,构建形成“党委协调机构统筹协调、二级院系党组织承上启下、教师党支部(教研室)推进落实”的责任落实机制。制定“十大育人”实施方案,梳理和明确承担各个条线育人责任的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细化责任清单,体现育人要求。针对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等各类教师主体,提出立德树人的细化要求。另一方面,完善干部述职评议考核相关制度,实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纳入党纪监督检查范围、校内巡察等。
三是建立评价考核机制。优化绩效评价,修订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三级指标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有机纳入基层党组织、职能部门、二级学院、教师等分层分类的评价考核体系之中,形成全过程全要素量化指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培育工作,以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相结合方式,落细落小实施考核,形成评价闭环。
强化“大协同”联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等其他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学校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中,强化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育人要求,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等各项规章制度,使之与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协同效应,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循环”向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内外“双循环”格局转变。
一是建立上下协同机制。通过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台账,出台“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大思政课”实施方案、“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定年度工作要点,不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尽其职、总体协调运行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左右协同机制。废改立管理服务、教学科研等各项制度百余项,促进党政服务部门与教学科研部门的协同,教学体系与日常教育体系之间的协同,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专业、教学、教材、管理中。出台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动思政课改革,探索“思政课理实一体化”研究与实践,提升教学“含新量”和“含金量”。深化“三教”改革,开展有组织研究阐释工作,建立“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运行机制,实施思政课教师“五联系”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强化“五育并举”,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间的协同,确保同向同行,有机融合。
三是建立内外协同机制。注重开门办思政,制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企业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创新创业产业基地运营管理办法等,加强与政府部门、市场力量、社会组织等校外单位的多维互联,多方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现代产业学院等主题鲜明的育人平台。与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共建红岩文化室,充分挖掘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与育人价值,铸牢时代新人的红色基因。
强化“大队伍”赋能,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制定了一系列全面的、系统的、有组织的改革措施,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
一是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制定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实施办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案、教职工师德师风考核工作办法等,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修订工作考核办法、辅导员工作考核办法等,把师德师风表现、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聘期考核等各个考核评价环节的首要要求。对标育人要求,系统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多跨协同设置评价内容,重点考察教育教学实绩、人才培养标志性成果、专业建设成效、科学研究质量等,把对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类评价都落脚到育人效果上,真正建立起以育人为导向的教师评价制度,推动育人质量螺旋上升。
二是建立指导培训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管理办法、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养管理办法等,强化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导向,进一步明确职务聘任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并纳入教师聘用合同,鼓励教师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完善干部和党员队伍培训制度、教师队伍培训制度,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做好教职工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分层、分类和分阶段培训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完善“一院一品”、教学示范周、课程思政典型评选、“双师型”教师认定等制度,加大培育、建设、宣传力度,形成示范品牌,凝练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完善教职工荣誉表彰体系,隆重表彰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书育人楷模、教学名师、全国技术能手等,突出强调在人才培养特别是立德树人方面的贡献。
四是建立资源保障机制。学校严格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的投入,在教学、科研等各类项目中单列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加大倾斜力度,持续支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同时,还在教师团队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社团指导等方面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育人导向。
作者:侯海燕 本文为重庆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编号:GZ221010)、重庆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编号:23JGS59)研究成果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