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教”改革五周年
文章来源 : 职教新语
|
时间 : 2024年04月04日 15:32:21
|
职教新语
|
2024-04-04 15:32:21

111.jpg

  “三教”改革五周年

     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会议并讲话。她强调的几项重点工作之首即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她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有近千个专业、近10万个专业点,但在教师、教材、教法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成为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职教改革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加大“三教”改革力度。

    一、“三教”改革面临的背景与任务

    教师、教材、教法分别对应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三个核心问题。2019年,我国职业院校有132万专职教师,其中“双师型”45万、占比不到40%。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教师的选聘、编制、管理等方面加强改革创新。教材建设的重点是解决陈旧老化的问题,要紧盯技术和产业升级需求,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材,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在教法方面,要坚决扭转“理论灌输多、实操实训少”的状况。要强化教学、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做到学校里老师教学生、企业中师傅带徒弟并重,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做法,普及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方式。[1]

    二、职业院校在“三教”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院校在“三教”改革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法有效辨别“三教”改革同过往一系列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在关联。部分院校在完全脱离过去课程与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另起炉灶”,导致“三教”改革因目标过于宏大而又缺乏实践基础而困难重重。二是没有真正厘清“三教”改革的内在关联。“三教”改革不是各自为政的改革,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部分院校没能认识“三教”改革提出的价值意义,缺乏“三教”改革的顶层规划与系统推进。三是没有激发教师参与“三教”改革的热情。“三教”改革成功推进的关键是教师,但一些院校在实施过程中,以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为主,教师成为被改革者,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与热情。[2]
  
    三、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

    教育包含三大要素即主体、客体与内容,这与教师、教材、教法是一一对应的,正是这三者构成了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桥梁,是“三教”改革的工具、载体,方法。在建立起此共识的基础上,“三教”改革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尊重主体的意愿,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参与,使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师与教法相契合,教材与教法相匹配。[3]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明确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通过实施“三教”改革攻坚行动,打造一支德技精湛的教师队伍,开发一批内容形式精良的教材,探索一套精准施教的有效教法,真正形成符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的切实路径,切实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印发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职成〔2019〕9号)[Z]. 2019年5月5日.

[2]成军、张雁平 编著.高职教育“三教”改革的金职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I.

[3]周建松、陈正江.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09).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