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德守品质,铸轧坚韧” 打造钢铁工匠 ——钢铁行业新形势下,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文章来源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时间 : 2024年01月10日 11:28:38
|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
2024-01-10 11:28:38

一、背景情况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以推动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钢铁企业岗位需求作为切入点与着力点,以构建绿色钢铁学院为主线,以产教资源汇聚为重点,以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为支撑,以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载体,发挥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聚焦高端材料、绿色低碳冶金和智能制造,匹配企业需求与教育供给,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钢铁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职业人才培育基地,不仅担负着职业技能的培养责任,而且也肩负着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使命。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行业,随着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精品化、国际化转变,对一线操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人才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使命担当的培育塑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对当前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对冶金专业群人才的新需求,课程要做到培养技能人才与课程思政的有效结合,做到价值引领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这不仅是课程思政的必要需求,也是推动钢铁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专业课建设的必要举措。

二、具体做法

校企合作整合思政资源,专业群将课程思政纳入各层各类人才培养中,从课程思政内容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到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构建了“三主线+三结合+双循环”的完整体系。“三主线”从职业素养、实践创新和使命担当三方面深挖课程思政元素,“三结合”从线上线下结合、虚实结合、校企结合三方面拓展思政实施路径,“双循环”从内循环、外循环形成思政考核评价的迭代更新。

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路图

(一)“三主线”统领课程思政内容

依据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绿色化、智能化思政培育新要求,专业群课程在设计思政元素时遵循了“三条主线”。

钢铁企业生产中工序紧凑、工艺复杂、危险隐患多,对于技术操作人员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团结协作、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因此第一条主线是职业素养,严谨敬业、专注坚持。

随着数字化平台、智能化模型、物联网设备、大数据应用等智能技术在中厚板轧制工艺中的发展与应用,要求操作人员掌握工艺、自动化、机械设备等交叉技能,因此第二条主线是培养实践创新,精益求精、改革创新。

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是广大青年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理念,把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弘扬工匠精神与国家民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开创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局面。因此第三条主线是技能报国的使命担当,不负国家使命,传承优良的企业文化。

课程思政内容构建图

(二)“三结合”实施课程思政路径

钢铁生产具有高温、高危、高污染的特点,对接智能化生产背景下对岗位人才培养的需求,深度挖掘专业思政元素,探索了“三结合”的全方位育人路径。

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课堂教学思政贯穿,线上线下相结合

依托教学资源库、精品课等线上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资源融合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做到思政育人的课前思,课中学,课后悟。

2、校内实训思政育人,虚拟与实操相结合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省级科研平台等校内实训资源,虚拟仿真与实机轧制相结合,实现学生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培育了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

3、校外实践思政实施,学校与企业相结合

“引入”企业思政资源,助力课堂思政教学改革。将企业的发展历程、特色党建等思政案例与资源转化成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助力课堂思政教学改革。

“走进”企业实践教学,并育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利用《认识实习》、《岗位实习》等企业实践教学课程,深入挖掘企业岗位思政元素,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并育。

企业“参与”多维评价,强化职业素养成效。将工匠精神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列入课程实习教学和考核之中,以企业绩效考核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知识学习、技能提升和职业素养等多维度评价。使其能够在实习环节有效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双循环”评价课程思政效果

为保证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建立课程思政评价“双循环”体系,包括思政评价“内循环”系统和思政评价“外循环”系统,对思政元素进行校正更新,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迭代。

课程思政评价“双循环”体系

三、成果成效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育人成效与课程质量双向提升

建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16名教师入选国家思政教学名师与教学团队,建有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示范课堂24门。

1.png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二)承办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

连续3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课程思政示范课集体备课会,邀请了钢铁行指委秘书长臧若愚、有色行指委秘书长宋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党委书记袁洪志教授、河钢集团翟永臻教授级高工等行业专家,邀请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校长郭福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蒋伯杰等课程思政示范课专家,累计50余所职业院校参加,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直播观看量达3000多人次/年,充分发挥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的示范引领作用。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课程思政集体备课

四、问题探索

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在组织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形式较为单一,起不到“润物无声、溶盐于水”的教学效果,对此,深度挖掘企业思政资源,充分利用系部“第二课堂”,做到精准切入,深度渗透,使课程思政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多种资源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赋予思政教学以灵魂。

 作者: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杨晓彩 刘燕霞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