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改革要把握好先立后破
作者 : 南旭光
文章来源 •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时间 • 2023年12月21日 09:14:25
|
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2023-12-21 09:14:25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是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要思想方法,内在地要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灵活高效地推进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要求我们在深化新时代改革中,切实把握好破与立的结合、落实好先与后的贯通、处理好变与稳的协调。

深化改革要把握好“破与立”的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注重立破并举,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要继续推进改革,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这彰显了立字当头、立破并举的科学导向,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

“破”与“立”是事物发展的两个环节,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破”是否定,要打破陈规、革除旧弊;“立”是肯定,要创立新说、创新实践。“破”的目的在于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破除体制机制存在的障碍,冲破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的障碍,打破不合时宜的偏见、习惯束缚和利益固化的藩篱,铲除权力寻租的土壤;“立”的目的在于树立与改革发展方向相一致的新理念、新思维,确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新体制、新机制,建立与深化改革总目标相对应的新路径、新模式。但“破”不是要全盘否定,“立”不是要另起炉灶。破为立之始,立在破之中,破与立互为前提和条件。在深化改革进程中,如果有破无立,则必然导致经济社会系统失序,出现治理的真空地带;如果只立不破,又必然会出现旧弊反弹,该立的最终也难以立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出台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充分体现了“破”和“立”的辩证统一,诠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破与立相结合的过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进程中,无论是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军事体制改革,还是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生态治理改革等,都蕴含着破的定力、破的魄力、破的功夫,也展现着立的目标、立的能力、立的要求。正是如此,我们才灵活兼顾了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有效化解了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判断好时与势的深刻变化,把握好破与立的有机结合,更加坚定地以深化改革应对风险挑战,尤其是要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立起新能力、新动能,破除掉旧产能、旧格局,在持续深化改革中建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格局,推动我国各领域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要落实好“先与后”的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先立后破”有普遍的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唯物辩证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发展和灵活运用。

办任何事情都要讲究先后次序,看似是时间问题,实则是哲学认识论问题,蕴含着深刻的方法论智慧。“先立后破”是对深化改革方法作出的重要安排和具体指导,它把立放在首位,强调“立字当头”,立是破的条件,也是破的目的,二者不存在孰轻孰重的问题,却存在一个由立到破再到立的过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方方面面,要讲究章法,尊重先与后的实践逻辑,知所先后,有序推进。“先立后破”要求首先应完善现有的体制机制,再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改革。在实践中,改革既不能一哄而上,把摊子铺得很大,却把事情办得很糟糕;也不能颠倒顺序,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把结果搞得背离初衷。在深化各领域改革进程中,一定要推动有条件的、应该改的先改,不具备条件的、暂不适合改的不强行去推进。当然,“破”与“立”的具体问题还要具体分析,当破则破,当立则立,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革命,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引向更加壮阔的航程,并根据实际提出了“先立后破”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新时代的灵活运用。事实上,改革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改良,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变革,属于社会建设、政治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层次上的革命,要打破原有格局,让一些既有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格局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盯住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领域有重点有节奏地去改革,越是改革任务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就越要注重优先顺序、方法步骤,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科学部署和有序安排,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避免不顾缓急、平均用力,依靠积极稳妥的改革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变与稳”的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就要求在思考“先立后破”问题的同时要权衡好变与稳的问题。

“先立后破”作为谋划经济社会工作的科学总结和方法论遵循,要求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明确了改革要“稳扎稳打”,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和理论智慧的结晶。“破”与“立”之中体现着动与静的组合、变与不变的组合、稳定与不稳定的组合,改革就是要促进变化,一成不变的改革绝对不是真正的改革,但要在改革中防止结果向坏处变化。和“破与立”之间的关系一样,“变与稳”也是辩证统一的,“变”要求有所变、有所不变,敢于变、敢于不变,“稳”则要求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进、亦有所退,不因变而乱了阵脚、失了方寸,不因稳而裹足不前、一潭死水,变必须在稳的前提下进行,要在稳中求变。改革要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承受的程度,不能乱套,不能另起炉灶,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所以,要抓住稳的定力,在稳的前提下推动改革,有效释放变的活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定。

我们正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也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改革攻坚亦正处在爬坡上坎最吃劲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在精准判断“形”与“势”、“稳”与“进”的基础上,把准改革方向,把好改革节奏,始终将高质量发展作为深化改革的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逐步实现新时代改革总目标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点,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作者:重庆开放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 南旭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