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年春华秋实,四十八年薪火相传。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建校48周年之际,11月4日下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隆重举行“凝聚海内外校友力量 创建高水平职业大学”2023年度校友大会。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杨华讲话,学校校长郑亚莉主持大会。原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名誉理事长谢庆健应邀出席并讲话。教师代表、职业技能教研室主任牟君清,1992届校友、深圳伯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伯安,1993届学生会主席、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总监孔万斌,2003届学生会主席、紫金保险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邱柏华在大会上发言。学校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基金会、校友总会领导,全体教师、1993届、2003届、2013届等多届返校校友以及在校学生代表近千人参加大会。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杨华讲话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长郑亚莉主持大会
金杨华首先向出席本次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海内外关心支持母校发展的广大校友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48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金融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学校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坚持以培养金融行业高层次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当前,学校把握发展机遇,以建设中国金融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大学为愿景,奋力推动“十四五”期间学校“建标杆、扩校区、升本科”的重点任务。他指出,学校要凝聚校友力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未来,学校将更加重视校友工作,充分发挥校友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学校关心校友成长、校友支持母校发展的良好局面。他衷心希望所有校友及老师,勇当先行者,创造新辉煌,谱写新篇章。
谢庆健在讲话中表示,本次大会主题突出、情怀满满,描绘了学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宏伟蓝图,强调了校友对学校发展及创建高水平职业大学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一直关心着浙江金融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将再接再厉,坚持在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凝聚力量,持续助力学校及浙江省金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牟君清表示,有幸以学校校友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见证了母校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发展和历史跨越,未来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饱满的热情,与广大校友一同扎实工作,续写“金融黄埔”“行长摇篮”更加绚丽的篇章。
潘伯安校友分享了自己的求学与创业经历。他表示,学校塑造了他对社会的理解和对人生的认知,改变了他的命运。一直以来,学校校风引领他立身行事,为他开创新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要与母校一起进步,共同成长,继续为母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孔万斌校友回顾了自己埋头学习金融知识和苦练技能的学生时代,感叹母校勇立潮头的精神和争创一流的豪情。他围绕“因母校而感恩”“为母校而骄傲”“为母校而添彩”三句话,鼓励学弟学妹扎实专业技能,努力在各自的领域落地生根、踏实奉献、成长成才。
邱柏华校友在发言中感谢母校与老师的培养。他表示,中高职在校六年为他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是他终身受益的财富。他呼吁广大校友在角色身份的转变中施展自己的抱负,构建携手共进的金院发展共同体,助力创建中国金融银行业最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职业大学。
大会举行行业、校友助推高水平职业大学创建捐赠仪式,92届校友潘伯安、1983届、1993届、2003届校友向母校建设发展捐赠,用一份真挚的母校情感和实际行动助力母校创建高水平职业大学。
“梦想启航浙银校 扬帆奋楫金融潮”——1983届校友毕业40周年暨纪念“夕阳红”专项基金成立10周年活动
第十五届校友创业论坛
“廿载青春 遇见金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届(2003届)校友毕业20周年师生联谊会
“筑梦 感恩 融未来 ”1993届毕业30周年校友师生主题联谊会
“感恩母校培养 憧憬美好未来 ”2003届毕业20周年校友师生主题联谊会
作为本次48周年校友返校日系列活动之一,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还举行了“梦想启航浙银校 扬帆奋楫金融潮”——1983届校友毕业40周年暨纪念“夕阳红”专项基金成立10周年活动、第十五届校友创业论坛、“筑梦 感恩 融未来 ”1993届毕业30周年校友师生主题联谊会、“感恩母校培养 憧憬美好未来 ”2003届毕业20周年校友师生主题联谊会、“廿载青春 遇见金彩”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届(2003届)校友毕业20周年师生联谊会等活动。
据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分重视校友工作,发挥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广大校友与母校保持密切联系,深度参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近日,在浙江省民政厅公布2023年全省品牌社会组织评选结果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校友总会荣获“浙江省品牌社会组织”称号,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全省唯一获此荣誉的校友会,这反映了学校校友工作的质量,彰显了学校校友的品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发挥校友总会、“校友之家”等平台,更好地汇聚校友力量,助力校友事业发展。
通讯员:梅迎 李王晶尔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