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厚植爱农情怀 以名师团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文章来源 :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
时间 : 2023年11月06日 13:13:20
|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
2023-11-06 13:13:20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始建于1948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院牢牢把握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瞄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新机遇,立足龙江,聚焦“粮经牧渔”主要产业,面向全国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乡村振兴人才。

立德树人 思政先行

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农业行业、种植类专业及课程背后的思政元素,把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国家级教学名师团队形成了“确定思政育人目标、挖掘思政元素、选择思政载体、丰富思政教学资源和建立评价体系”的“五元协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同时持续强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完善课程标准,创新适合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课前推送相关学习资源,课中实现知识点导入,课后有目的地布置作业并开展平台互动,全方位提升育人效果。学院深化校企合作育人方式,率先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双元主体即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企业负责校外实训;双线育人是将教学改革与德育教育双线并举、协同推进,促进二者有机融合、平衡发展、互相促进,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细化目标 多元融合

学院名师团队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将大国农业情怀、“北大荒”精神、龙江五色教育、“粮食安全,使命担当”等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标准,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学院不断加强配套教材体系建设,着力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实现有机融合。围绕涉农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农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学院进一步确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并依据学生、专业、岗位对思政育人目标进行细化。与此同时,学院名师团队根据不同专业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建成农业专家系列、共和国勋章系列课程思政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在实践课、创新创业、专业社团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在专业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科学家精神等课程思政内容,把素质教育和专业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院还将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思政育人评价内容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和教师考核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名师团队 示范引领

学院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践,通过培训、研讨、参观等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政治素养和担当精神,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保障措施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院名师团队致力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研究、种苗繁育和黑土地保护研究,服务于农业生产一线。团队建设的“植物组织培养”“蔬菜生产技术”在线课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选课人数2万余人,其中“植物组织培养”被评为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团队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第二版)等融媒体教材,入选“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被70余所院校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总计发行2万余册。团队持续深度挖掘专业背后的思政元素,以“二维码”的形式在教材中呈现,经过多年实践,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已更新至“3.0”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授课教师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教师在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育人的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沐浴着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春风,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将切实遵循“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以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新动能,着力培养守护“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安全的新时代好青年。    

(作者:黄晓梅 蔡金)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