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内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与院校打通茶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推动茶经济、茶文化向行业紧迫性、前沿性和颠覆性技术开展跨领域、跨专业协同攻关,加强学术交流、进修深造、高端培训,造就一批领军人才、建设一批创新团队、推出一批创新成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彰显茶文化魅力。”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出席了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在广西南宁成立,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共78家,包括教育部园艺(含茶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农业农村部南亚作物中心、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中国农垦茶产业联盟)3家,企业28个,其中全国茶百强企业8个;高水平院校28所,其中本科院校10所;行业协会、科研、出版机构16个,龙头企业和高校占比较高,覆盖全国多个产茶省,具有较强代表性,它的成立和发展有助于实现三个“促进”。
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亲产业性’是职业教育的天然属性。” 作为共同体建设的牵头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梁裕表示,共同体的成立旨在服务国家茶叶行业发展,引导产业、科技、教育、政府及社会其他部门多元力量深度协同参与,深化茶叶行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茶业人才培养机制,规范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活动,是落实、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总体布局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表示,共同体构建了一个协作大平台,让所有成员单位携手同行,为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一带一路”经济振兴,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中国式茶业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理事长单位、广西中茶茶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加仕说,共同体有助于茶叶行业产业特点与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引导企业从人才培养末端走到前端,主动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打造茶产业新生态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三教”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建立起一套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双向融通的合作模式。
促进专业链产业链创新联合体确立
根据精干高效原则,从地域、茶专业建设水平、学校影响力、师资及向大型企业倾斜等综合因素考虑,共同体设置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等8个副理事长单位。
对此,梁裕表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角度,从教育、研发、产业和社会服务保障多个领域看“产科教政”组建的共同体。只有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企合作,四部门形成坚实的产教联合体,才能使职业教育走深走实、大放异彩,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主管部门、广西的代表性企业,集团将充分利用茶行业龙头企业优势,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强化跨专业领域研究力量的统筹动员与组织协调能力。”副理事长单位、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黄永华表示,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企业在重大项目、创新实践中建设发展专业链、发现培育人才,助推茶业职业教育发展方面责无旁贷。
促进专业伴随产业“走出去”
“广西茶叶产品品质还有待提高,市场研究和技术创新仍需不断加强……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茶叶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竞争压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韦波认为广西茶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教育部教指委植物生产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理事长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宛晓春认为:“茶文化和茶科技是共同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手段和路径;茶科技创新动力有助于茶产业兴旺和发达,也有利于茶文化弘扬和传播。高水平院校、骨干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还应同时具备实现共同体内职业教育伴随产能和技术标准“走出去”的重要作用。”
梁裕对此颇为认同:“共同体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面向海外实施‘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和资格标准国际化。”
作者:邓洪燕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