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黔村似锦·乡约振兴”实践调研采访团探秘多彩贵州
文章来源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
时间 : 2023年08月24日 10:52:02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
2023-08-24 10:52:02

“你们觉得贵州是什么颜色?”

“宣介词不是说: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吗?那贵州肯定就是多彩的。”

“那就跟我们一起来探秘多彩贵州的多彩魅力吧!”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部分学员结合“多彩贵州”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和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要求,组建了“黔村似锦·乡约振兴”实践调研采访团,并入选全国团队。

8月1日至8月8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带领团队成员,深入贵州省内长征沿线红色教育基地,各地乡镇、村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基层一线,开展追寻长征足迹、瞻仰红色圣地、牢记领袖嘱托、感悟发展成就、参与乡村振兴、体悟多彩贵州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上了一堂以“青春遇见贵州,感受多彩魅力”的主题大思政课。

追寻长征足迹,贵州的颜色是革命的红色。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曾指出,当年长征时,红军在贵州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在贵州,中国共产党召开了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转折点。

调研团成员重走了贵州境内的长征路线,参观了伟大转折的起点——黎平会议纪念馆,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伟大转折的延续——苟坝会议纪念馆。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团队成员对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召开过程、重大意义有了更加系统深入的了解。团队成员还参观了长征以来首次大捷——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感受胜利的来之不易,来到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纪念馆,了解被关押在集中营中的共产党员在严酷刑罚下坚持斗争的革命故事。

团队成员在遵义会议会址合影留念

团队成员在息烽集中营旧址观看革命烈士张露萍事迹宣讲

团队成员参观黎平会议纪念馆

通过重走长征路线,团队成员感慨,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部壮丽的史诗;贵州在这部史诗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色,应是“多彩贵州”最亮丽的底色。当我们重走当年的路线,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才真切体会到,革命斗争是多么的艰苦卓绝,重温历史的同时,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青年人要踏着先辈们的足迹,在实景实地中亲身体验感受历史的厚重,讲好红色故事,继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观察发展成就,贵州的颜色是发展的金色。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贵州篇章!

8月,团队成员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来到遵义市花茂村和黔西市新仁苗族自治乡化屋村,和驻村干部、村民、返乡创业青年等开展交流座谈和田野调查,了解乡村脱贫的历程和乡村振兴的主要举措。  

花茂村,从“外面风有多大,屋内风就有多大”的“荒茅田”,变为现在“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最美田园。悬崖下的村庄——化屋村,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手扒岩”是村民出行的唯一方式,如今,民族特色刺绣、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业等产业风生水起,村民们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化屋村干部为团队成员介绍化屋村基本情况

团队成员和化屋村苗族姑娘交流化屋村变化

花茂村和化屋村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的惊天巨变,让团队成员感叹不已,从贫困人口全国最多,到彻底消除贫困建成小康社会,千千万万个花茂村、化屋村,讲述着贵州告别贫困走向小康的历史性转变。这是贵州发展、国家前行的“黄金十年”,也是“多彩贵州”的鲜亮点缀。

当了解到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时,同学们纷纷表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在人才,乡村振兴更在青年。

体悟民族文化,贵州的颜色是和谐的多彩。

采访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和王群海老师一起,共同传播屈原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互动。多彩贵州,也正如这里多彩的文化一样,各有特色,而又和谐共生。

团队成员采访土陶制作贵州省级非遗传承人母先才老师

团队成员在化屋村开展非遗文化交流活动

团队成员在肇兴侗寨和侗族人民合影留念

8天的“多彩贵州”专项活动收获满满,同学们感触良多,这次实践调研,感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感受贵州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之变,感悟各民族文化特色韵味。后期,团队成员也将把活动收获转化为推动学习、生活和工作落实的强大动力,保持“强国复兴有我”的赤子之心,抓住“拔节孕穗”的黄金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以青春之我添彩强国未来。

来源: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员:刘家琳、贺小亚、王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