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意见》的印发,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明确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制度设计和政策举措,为新时期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塑造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坚持守正创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新时代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我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现代教育体系更加完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这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达到了新的高度,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意见》就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二是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三是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四是鼓励支持省(区、市)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形成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强薄弱环节,切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能力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解决职业教育领域的突出问题。但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影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还依然存在。《意见》就解决这些难点问题进行了针对性部署。一是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省级人民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产教联合体,实行实体化运作,推进教学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二是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优先选择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学校牵头组建跨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依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行校企联合招生,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建设技术创新中心, 支撑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行业企业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三是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面向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广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实施职业学校名校长名师(名匠)培育计划。支持职业学校公开招聘行业企业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设立产业导师特聘岗,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管理人员、 能工巧匠等到校工作。五是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实践中心。新建一批公共实践中心,支持一批企业实践中心。鼓励学校、企业以“校中厂”“厂中校”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服务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 企业员工培训、产品中试、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六是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建设一批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探索发展综合高中,支持技工学校教育改革发展。支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五年一贯制办学,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衔接培养。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由各地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中统筹安排。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完善专升本考试办法和培养方式,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七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持续办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动成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开发一批教学资源、教学设备。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推广“中文+职业技能”项目,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三、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教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等等。职业教育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和民生价值,决定了其相较于其他类型教育具有更为广泛的服务面向,其突出特征表现为层次丰富、形式多样、模式多种、参与多元,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涉及利益相关方方面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意见》就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强化政府主导、地方主责、行企主体、教育统筹等各类政策协调配合进行了系统部署。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全过程各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促进就业创业和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优化升级等整体部署、统筹实施。职业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落实公办职业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增强民办职业学校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完善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咨询组织,承担职业教育政策咨询、标准研制、项目论证等工作。教育部牵头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省级党委和政府制定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三张清单”,健全落实机制。支持地方建立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机构, 整合相关职能,统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三是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选择有迫切需要、条件基础和改革探索意愿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部省协同推进机制,改革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新范式。四是强化政策扶持。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新机制,按照公益性原则,支持职业教育重大建设和改革项目。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职业教育。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对非营利性民办职业学校给予适当补助。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办法。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支持地方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工资收入水平。五是营造良好氛围。营造全社会充分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办好职业教育活动周。挖掘和宣传基层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树立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向,对优秀的职业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和技术技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作者:王扬南,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